【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林理]批量生产不代表简化技艺
  作者:林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30 | 点击数:7083
 


  面对社会变迁对传统手工技艺生存空间的打压,面对集约化、批量化、自动化生产的挑战,如何以生产性保护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河北省已公布3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00项,其中包括传统技艺类93项,每一项都堪称是独门绝技。但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传统技艺的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在以低成本、高效率、大利润为目标的集约化、批量化、自动化生产所构成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技艺不再具有相应的竞争力,许多珍贵的传统技艺类项目传承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

  由河北省文化厅、河北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河北省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论坛日前在石家庄举办,论坛以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为主题,主要内容是探讨传统手工技艺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式,交流各传统手工技艺生产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制约因素,研究探索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以期寻求通过生产的方式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抢救保护和文化内涵的传承弘扬。

  推进品牌建设 发挥双重效应

  河北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室副研究员郑恩兵认为,目前还缺乏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真梳理和挖掘,缺失对其脉络和价值的确认,致使这些富有精神特质的文化符号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他提出,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手工艺,相对于其他文化遗产来说,更有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和蓬勃的创造力,应当改变教条而被动的保护方式,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和现代产业有机对接,以创新的思维精心打造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创作生产机制,在良性的生产运营状态中,推出标志性产品,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使传统手工艺转化为较强的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应。

  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连起表示,自2006年6月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今已经过去了3年。在此过程中,他们在如何通过市场借助优势餐饮品牌取得企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方面,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他认为,只有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直隶官府菜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商业品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机结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有益尝试。

  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有着几百年的历史。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承德乾隆醉酒业公司在继承板城烧锅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形成了现代化科技与传统酿造工艺的结合,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达1.4亿元。公司副总经理迟彦刚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资金、技术匮乏的影响,板城烧锅酒的酿造仅处于手工操作的阶段,产品档次低,销售市场范围小。近20年来,公司坚持“守古不拒新,创新不弃古”的原则,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以发展的观点进行科学保护。他们选拔了优秀技工作为五甑酿造工艺接班人,并深入开展酿酒技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其酿造技艺;他们还按照独特的五甑工艺制定了操作规程,增加检验技术力量和相关设备,分析研究传统酿造技艺科学原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优化菌种,培养窖泥,维护庆元亨老窖池……2008年,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化传播网-中国文化报 2009-06-28 07: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遗申报乱象
下一条: ·[何建春]滦南乐亭大鼓:在濒危边缘复苏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