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蒙古风俗鉴》是清代蒙古族著名启蒙思想家罗布桑却丹的遗著。罗布桑却丹生于清朝光绪六年(1876年),内蒙古喀喇沁左旗人。他早年喜爱读书, 但由于家境贫穷、父母早逝等原因未能很好地读书。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当上了旗苏木章京, 从光绪二十年春开始到哲里木盟进行了为期3年的考察。24岁时,他到北京雍和宫当喇嘛, 在那儿苦读4年,学会了满、蒙、汉3种文字。光绪三十二年,被北京文部请去,在满蒙高级学校当了蒙文教师。光绪三十三年十月被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聘为教师,宣统三年七月回到北京, 又从事翻译工作。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又一次东渡日本,受聘于京都板原寺佛学院,中华民国三年回国。这次回国后他便开始着手写《蒙古风俗鉴》,共花三年多时间,于1981年完稿。罗布桑却丹作为蒙古族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他写《蒙古风俗鉴》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成吉思汗与众文武官员所创立的基业和民族,被毁后连个证据也没有” 。他主张以古人的历史来教育后人。他说“ 虽然事物在进步,但古人所做的事,有份量而道理深, 对后人很有教导之意”。从而他把蒙古族自古以来的风俗和历史编写成册,以此来使后人了解祖先的历史和风俗传统。《蒙古风俗鉴》被称为古代蒙古族的“ 百科全书”,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蒙古风俗鉴》虽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但其主要价值在于,它第一次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下了古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很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蒙古风俗鉴;罗布桑却丹;古代蒙古族;风俗
本文刊于《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