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理查德·鲍曼]表演的新生性
  作者:[美]理查德·鲍曼   译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9 | 点击数:6476
 


[内容提要] 我们强调可选择性( optative) 表演的创造性方面和惯常性表演的规范的、结构性方面,并不是想暗示后者就是固定的、僵化不变的,而创造性只局限于前者。相反,本文迄今所建构起来的论点——它强调把表演框架本身作为交流资源来使用的过程中的创造性——为我们这里将讨论的最后一个主题提供了切入口。这个主题就是所有表演均具有的新生性( emergent quality) 。新生性的概念对表演的研究是必要的,它为理解作为一个社区普遍文化体系的表演语境( the context of performance)中特定表演的独特性( uniqueness) ,提供了途径。有关结构性的、惯常的表演体系的民族志建构,常常将描述标准化和均质化,但其实所有的表演都不是相同的,而且人们希望能够欣赏到每一个表演的独特个性,同时也能明了整个社区范围内表演领域总体的模式性。

[关键词] 表演;新生性;结构;口头传统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日]田仲一成:《中国的宗族与戏剧》
下一条: ·[杨利慧]怀念东方学者W·爱伯哈德
   相关链接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周波 李扬]家谱中的女性书写变化与社会结构固化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
·[叶婷婷]温州市永嘉县高额嫁妆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
·[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隋丽]情感叙事与故事的内在性艺术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
·[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罗帆]论《西游记》斗法故事的结构形态特点
·[林恺雯]生命树的双线机制·[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