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李辉 徐杰舜]遗传结构与分子人类学
——复旦大学李辉博士访谈录
  作者:李辉 徐杰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5 | 点击数:16040
 
 
李辉博士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李辉博士,这次我很荣幸能来参加你的博士论文的答辩 ,听了你的答辩觉得你的论文完全是独创的、探索性的。
李辉(以下简称李):我也很荣幸能邀请您来指点。
徐:我很想跟你做一个采访,跟你聊一下。昨天我们跟金力老师谈过以后有很多收获,今天就顺着来谈。想先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简历或者说是学术背景。
李:我是1996年考到复旦大学的,原来高中是在复旦附中。在复旦附中的时候我一直对生物学、遗传学非常感兴趣。考复旦的时候就考到了遗传学系。
徐:听说你是上海市的高考状元啊。
李:呵呵,对啊。我高中时候,刚开始读书不用功,因为复旦附中竞争很激烈,在复旦附中只能排到一百多名,后来被我家长一逼,就用功了,后来高三第一学期在年级里排名就在30名,高三下半学期在10名左右,到了最后毕业就成了第一名。
徐:所以你就进了复旦的遗传系……
李:是的,而且很幸运,进去的第二年,金老师就到复旦来了,我就进入了他的实验室。刚到实验室的时候我都不认识他。进来一看,哎呀——这个老师都不像个“老”师,我都不知道他是谁。我师兄给我介绍那个就是金老师了。跟我印象中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印象中的金老师应该是白发苍苍,一脸沉思。跟我介绍这个就是金老师,我就吃了一惊,我觉得跟我想象中的知名学者那种威严的形象完全不一样。那种风格完全不一样,是非常随和的一个人,走在路上就好像跟一个非常普通的老百姓一模一样,根本没有那种架子啊……
徐:对啊,我跟金老师接触以后也觉得他一点架子都没有……
李:根本就是一点架子都没有,这么多年来就没看到过他跟学生生气,从来就没有骂过学生。所以我也跟你说过有一种亲情的感觉。为什么说是亲情的感觉,实际上如果是父母,他们一定会觉得孩子要出人头地,要超过自己。金老师的想法也是这样,他总是觉得学生要做得最好,要出人头地。他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学生如果做到最优秀的话,那是他做老师的最有面子的一件事情。他就像父母对待孩子的这种心态,就是一种亲情的感觉。
徐:你父母是做什么的?
李:我父亲是医生,我母亲是教师。因为我父亲是从医的,所以我从小就对分类学非常感兴趣,博物学那一类,naturalism这种样子的。什么东西都要分门别类,都要归类,它的性质是什么样子的,苦的咸的,很喜欢分析。现在人类学也是博物学的一个分支,把人分门别类,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结构上的概念。而我从小就有这个习惯。
徐:所以你的博士毕业论文充分体现了这种系统的概念,分类的概念,条理非常清楚。家里还有兄弟姐妹吗?
 
李:没有,我是独子,我们家是历代单传。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的政策,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族群的传统,族群的习惯,包括近亲不能结婚,国家规定三代不能通婚,我们的族群是六代不能通婚。
徐:你实际上是大学硕士博士都在复旦,你能不能谈谈在大学中老师让你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李:最大的收获可能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金老师昨天说过的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放鸭子”的方式,拿个杆子,稍微挥一挥,鸭子就向那个方向跑。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深有体会,所有的事情,各个课题,从立题、操作、执行到最后总结写文章,大部分工作都是要自己动手,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跟师兄、同事的团队合作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的过程对我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金老师就是这样一种远程遥控的状态。
徐:他非常宽容?
李:是的,非常非常的宽容。
徐:你在大学求学一直到博士毕业,我听说你和你的同学们,师兄弟们的关系都处得很好,你是怎么跟他们相处的?
李:实际上我们同一个实验室的人,大家之间就像是战友的关系。科研就像是战场,就像是在攀登科学高峰。我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不是我专长所在的,那么另外一个同学,是他专长所在的,他就会过来帮我解决。反过来,他不会的东西,我也可以帮他解决。大家各有各的专长,但大家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的话就什么东西都可以解决了。所以大家关系都非常的好。我们实验室各种方向的人才都有。生物统计的,计算机编程方向的,实验技术方面的,等等。像我对各个民族都有了解,对系统关系比较清楚。我们相互之间都有交流,他们有什么难做的,我来做;我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他们可以帮助解决。
徐:顺便问你一个个人问题,昨天见到你的太太,她比你低三届,是吗?
李:她是学统计学的。
徐:嗬嗬,我看你是事业好,学问好,个人问题也处理的好。她是上海的吗?
李:她叫徐立群,是平湖的,就在上海边上。她大一进来读统计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大学毕业,我大四,她比我小三届。我当时做了个讲座,她来了,她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然后她说他刚进来也想接触一些前沿的东西,想做一些研究,就进来帮我处理一些数据,在这个之中产生了感情。
徐:志同道合啊。昨天听了你的博士论文答辩,想问一个带有学术性的问题。你怎么在做群体遗传的时候注意到人类学的问题?怎么进入人类学领域的?
李:这个过程还是金老师定的。他当时回到复旦开这个实验室,名字就叫“人类群体遗传学的多基因病实验室”。这里面就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多基因疾病即复杂疾病研究,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有多种基因决定的疾病,也是需要通过群体遗传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另一部分就是纯粹的研究群体之间的关系的,我进入实验室就是对这一块感兴趣。
徐: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方面感兴趣?
李:我对博物学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分类学。我家的东西很多都是分门别类的,呵呵。对人类群体,我也很喜欢分类,弄清它的结构。我的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鸟类分类学都学得非常的好。人类分类的话,我从内心有一种原生的爱好。因为从我本族群的立场,从小的时候刚开始我就觉得我们族群(那时候没有族群的概念,只有人群的概念)跟周围的汉族不一样。我们是属于哪个族群,从哪里来的?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在读这个方面的书,觉得人类学中的问题,大家都是争来争去,没有定论。现在有了分子人类学,很多问题势必得到解决,会得到科学的实证。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一种最大的满足。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是最最大的满足。
徐:你都是强调奉贤人的特点和风俗习惯。现在奉贤人是被定为汉族,但他们有很多特别的风俗习惯,是吗?你能不能举一两个例子?
李:主要是宗教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实际上我们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是依照宗教习俗而来的。
徐:你们的宗教是有什么习俗呢?
李:我们的宗教有很多禁忌,还有火葬,汉人的话都是土葬。但对我们来说,土葬是无法接受的。火葬可以使人的灵魂升华,土葬是达不到的。包括跳圆圈舞,穿着那种像丧服一样,两块布连起来的东西,周围的汉族都不一样的。我们的语言也很特别。很多词汇现在我知道和侗台语有很多接近。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原来我以为我们是汉族,但是很多话用汉字又写不下来。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根本不是汉族,因为我们自己叫自己为宕傣。
徐:有多少人?
李:大概是50万到80万吧。我们的语言结构,是最复杂的。辅音有40多个,单元音有20个。其他语言都没达到这样的复杂程度。有几个音,在世界其他地方从来都没有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金力 徐杰舜]把基因分析引进人类学
下一条: ·[王庆仁 徐杰舜]人类学与国学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