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摩罗/杨帆]赣北乡村春节习俗考察及宗教学分析
  作者:摩罗/杨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6 | 点击数:14782
 
冯家垅村有四十多户,每家都有故去的老人,为什么这里只有四个灵牌?表弟说只有孝心比较足的人才为先父母制作灵牌,一般人懒得麻烦。
鄱阳县刘家村村民过年时对祖先的侍奉最为细心周到。他们腊月三十日下午将装有猪神祓、鱼、酒等祭品的祓礼盆送到香火堂祭祀祖先。也许他们考虑到祖先享用祭品就像生民吃饭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他们不是草草祭祀一下就将祓礼盆端走自己享用,而是将祓礼盆在这里陈列整整一个晚上,并派专人看管,以免老鼠破坏。直到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黎明时分,各家鸣炮开门,再到香火堂取回祓礼盆,切猪神祓吃。
上述春节习俗告诉我们,赣北乡村的乡民过年,不是仅仅生民们自己吃饭,也不仅仅是人间生民共享天伦之乐,而是实实在在地跟列祖列宗一起共度欢娱。春节的第一主题乃是祭祀祖先。由于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宗教的主要内容,所以,春节实际上是一个宗教节日,是中国最隆重、最综合、最有传统生命力的宗教节日。
 
二、腊月三十日的活动
 
在赣北乡村,腊月三十日最重要的活动是三项:给祖先举行墓祭,阖家吃年饭(有的村庄这是第一顿年饭),守岁。
其中墓祭活动有个专门的名词,发音为“嘎岁”。
这个“嘎”音还有一个词组,叫“嘎节”。先说什么叫“嘎节”。乡村亲友之间所有的庆典都是礼尚往来的,晚辈得给长辈送礼,长辈也得给晚辈送礼。唯有一年三节即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只有晚辈给长辈贡献礼品(一般为食品,端午节、年节送猪肉,中秋节送月饼),而长辈只需坐享其礼,不用给晚辈还礼。晚辈给长辈贡献礼品的这个仪式叫做“嘎节”。
“嘎岁”则是晚辈在年节中给死去的长辈贡献礼品,因为是针对死者的,乃成为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祭祀仪式。
这个“嘎”音在汉语的书面语中究竟应该是个什么字?看来应该是“祫祭”的“祫”字。“祫”字的现代注音是“xiɑ”第二声,但在赣北方言的古音中很可能念做“嘎”。“合”本念“ɡe”,与赣北方言中的“嘎”发音很近,至今在普通话中以“合”为偏旁而读音与“嘎”相近的,有蛤、鸽、颌、佮、秴、詥、鞈、鮯等。在此背景下,赣北乡村将“祫”念做“嘎”就不是特别突兀。
祫祭是古时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天子诸侯的宗庙祭礼极为繁复,其中两个最大的祭祀仪式是禘祭和祫祭。禘祭是按照祖先辈分分别祭祀,也就是按照昭穆顺序依次行祭,祫祭则是将所有应该享祭的祖先集中到太庙中统一祭祀。这两项祭祀都是孝心和祭品必须遍及每一位祖先的大祭。
在赣北乡村地区村民心中,先祖和在生的尊长没什么区别,都是自己的根源所在,都得献上礼品表达孝心和敬爱,于是混淆了死者为祭、生者为礼的规矩,统统以“祫”称之。但在组词上,还是注意了区分,对生者行礼称为“祫节”,即使过年那次行礼也还是称“祫节”,对死者行祭称为“祫岁”。“祫节”、“祫岁”这两个仪式,昭示了春节乃是一个敬祖尊长的节日。
为什么“祫岁”必须以墓祭方式举行?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古以来平民就无权立庙祭祖,《礼记·王制》在总结古代祭祀体制时明确介绍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可立庙,只能在居室祭祖。周制规定庶民墓葬不封不树,不可能发展墓祭。家祭成了那时庶民唯一的祭祀形式。几千年来,中国许多庶民严格遵循在居室祭祖的古制,时时与祖先生活在一起。我们在鄱阳县考察的时候,发现每家每户的中堂都有一只古色古香的香几,香几上除了陈列祖先画像和灵位之外,必有一个香梗丛生的香炉,袅袅香烟中弥漫着敬祖古风。都昌县乡村也有很多人家置办香几,其中一般也有先辈画像或者灵位,只是基本上没有香炉,看来一般不上香。
祠堂(香火堂)祭祀和墓祭都是后起的祭祀形式。新的形式一旦出现,往往取代古制,成为最重要的祭祀形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居室祭祀演变为日常祭祀,祠堂祭祀和墓葬祭祀才是节日庆典式的祭祀活动。祠堂祭祀和墓葬祭祀的内容各有侧重,祠堂祭祀是针对所有祖先举行的仪式,有点像《礼记》所云祫祭,墓葬祭祀是针对具体的祖先一个个先后祭祀的,有点像《礼记》所云禘祭。这里不想考察乡民对禘祭和祫祭的理解是否正确,而是考察他们所奉行的祭祀仪式的宗教含义,以及这种仪式跟远古祖先崇拜祭祀仪式的宗教联系。
在我们所考察的村庄中,基本上每个村庄都有“祫岁”的墓祭活动。文首表格有所体现,这里只列举二例。游细三房舍村人腊月三十过年的时候,按照顺序有如下祭祀活动:早上吃“辞年饭”之前祭祀祖先(在香火堂)、祭祀土地神(在土地庙),晚上吃“压岁饭”之前到祖坟山上举行墓祭,并给新坟点灯(将油灯放在纸灯笼里,置于墓前)。第二天大年初一拜年,也是先拜祖先神,再拜土地神,最后敬拜令公庙诸神。奉神完毕,村里宗亲才相互串门拜年。
万家湾村墓祭活动的内容之一是给祖墓点上蜡烛,称“散烛”。入夜,祖坟山上烛光通明,其辉煌程度远超过油灯时代的村庄灯火。人间的喜庆气氛与祖墓的喜庆气氛融为一体。
春节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大节日,其所有的庆典性仪式都是与祖先有关的,都是祭祀祖先的活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江帆]东北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与变迁
下一条: ·[刘伦文]土家族民间信仰与年祭仪式
   相关链接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春节民俗日历
·[李渊源]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1958—1983)·[李柯]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阈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张勃:春节习俗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叶春生]民俗主义视角下春节习俗的“真”与“伪”
·[刘晓春]广东春节习俗的文化特征·[何星亮]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
·[笔谈]春节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变异与保护·[陈连山]论科学至上主义到春节习俗的破坏
·[孔军]家乡的春节习俗略述·[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陶立璠]普天同庆话春节
·[黄景春]春节习俗与时代精神·[李开周]回到魏晋过大年
·古代春节习俗:贺年卡称“刺” 迎春接福·吊灯:首届《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获奖作品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