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王老吉背后的“非遗”争夺战
——一场官司引发的“入遗”
  作者:记者/李培 实习生/向杜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4 | 点击数:12612
 

  2 王老吉算不算“非遗”?

  更戏剧性的是,夏枯草事件后的王老吉,其概念在非遗专家那里也模糊起来。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说,当年国家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是“凉茶”,其实这是不严谨的,符合学理的名称应该是“凉茶制作技艺”,就像大家喝的茶,它是物质的,但是这茶的制作技艺,则是非物质的。“当年以‘凉茶'为名申报,有商业因素介入的影响。”

  “就像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它包含的是从种植、采摘到制作的一整套传统流程,而并没有保护某一商标品牌的龙井茶生产一样。”康保成说,“凉茶”列为非遗后却保护了拥有54个秘方、18个品牌的生产企业。“王老吉是物质形态的,怎么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博导叶春生却认为:“王老吉作为传统工艺的物质载体,实际情况中很难跟非物质形态的制作技艺分开。”叶春生说,广东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广东人发明了驱湿热、去火气的凉茶,是一种民间生活的积累,完全值得保护起来。

  康保成说:“我们一部分专家主张,食品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背后牵扯的商业利润,都应该延缓申报。”这一主张正在获得相当多非遗专家支持。今年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第二届中国传统节日论坛上发言指出,目前在全国非遗项目的申报过程中,饮食类可谓“疯狂上马”,他则“对某些饮食项目的‘申遗'持保留意见”。冯骥才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提法我不太欣赏。”

  “位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是这种酒的制作技艺,不是酒。但该品牌酒在打广告时就说,某某酒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荒谬了。酒是物质的,怎么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专家论证了半天,难道说是在为这种酒打广告?”冯骥才举了某品牌酒的例子。

  可是,冯骥才的担忧却正在变为现实。在广州,市民们有口皆碑的广式腊味和广式莲蓉饼食,小凤饼(鸡仔饼)连同它最有名的饼店“成珠楼”,一并被列为第二批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安,创办于1920年的西安老字号民族饭庄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在去年成为陕西唯一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饮食项目。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开发,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认为,在现有的“非遗”申请过程中,确实存在某些项目动机不纯的现象。但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刚刚起步,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保护”期间会产生“副作用”,可以慢慢调节。“不可否认,位列‘非遗'名录后,具备商业价值的‘非遗'项目因此名利双收。但保护‘非遗',就是要让‘非遗'服务于现代生活,全社会共享,脱离了老百姓生活,仅藏在博物馆里的‘非遗'真的有意义吗?”

 

  3 “非遗”传承要侧重公益

  凉茶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后,王老吉既是保护的秘方持有者,又是产品生产的企业,还遭遇来自公众的质疑,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看来是相互矛盾的逻辑。

  “由于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广受认可,等于是享受了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受到全社会公众的共同保护和认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盈利发财,企业就必须强调一种公益的性质。”高丙中分析说,王老吉事件暴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事业与企业开发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在日本,一旦企业或某个行业希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交出自己的配方,否则是不可能申报成功的。一旦向全社会交出了这个配方,这个企业才有可能享受‘非遗'开发带来的种种好处,如果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或者公益性事业做得不够,政府和公众都有权利提出质疑,‘罢免'这个企业的经营权,交给其他企业生产。”高丙中分析说,目前国内的食品类非遗申报中,相关企业所掌握的配方被当作商业机密,不太可能广泛公开。

  日本政府在其《文化财产保护法》中,一旦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就负有将其技艺、技能及其作品等予以公开和传承给后世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坚持“秘不外传”拒绝技艺或者其所谓“绝活”外泄,就将解除或者取消其资格。

  “口传与非物质文化并非属于某个个人或者是某个公司独有的。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强调某某家的凉茶、牛羊肉泡馍之类,会不会使得文化的发展处在不公平的境地?会不会形成垄断?一旦给哪个颁发了“正宗”的奖杯,会不会变相限制了多元化的发展?”高丙中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去年出炉的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上,“挂炉烤鸭技艺”直接公布了全聚德的品牌;“月饼制作技艺”也公布了广东安琪食品有限公司的“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以及山西的“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背后直接触动的是企业利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在非官方、非盈利的情景中。要让所有有心人都有机会展示、切磋、培训与传承,从而唤起文化自身真正的活力,而不仅仅是颁发封号和金杯。有开武馆的,就得有踢馆的,才能进步。”高丙中说,“公益性”应当是参与非遗开发的企业首要坚持的原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5月24日 08:14: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 “非遗”保护立法加速
下一条: ·《半月谈》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相关链接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
·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