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1]杨雅彬:《近代中国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李景汉:《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社会学界》[J],第一卷,1927年。
[3]杨树因:《一个农村手工业的家庭——石羊场杜家实地研究报告》[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44年。
[4]吴文藻: 《吴文藻自传》,《晋阳学刊》[J],1982年第6期。
[5]韩明谟:《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载潘乃谷、马戎主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A],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6]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编:《社区与功能——派克、布朗社会学文集及学记》[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费孝通:《师承·补课·治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8]《社会学界》[J],第六卷,1932年。
[9]《社会学界》[J],第九卷,1935年。
[10]陈封雄:《一个村庄之死亡礼俗》[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40年。
[11]李有义:《山西徐沟县农村社会组织》[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36年。
[12]:《社会研究》[Z](1934年9月5日——1935年9月4日)。
[13]刘育仁:《中国社会调查运动》[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36年。
[14]孙以芳:《中国社会学的发展》[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40年。
[15]张履祥:《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方法论及其批评》[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37年。
[16]邱雪娥:《一个村落社区产育礼俗的研究》[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35年。
[17]庄孔韶:《林耀华早期学术作品之思路转换》,载《义序的宗族研究》[M],三联书店2000年。
[18]陈礼颂:《一个潮州村落社区的宗族研究》[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35年。
[19]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A],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0]施坚雅著、史建云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1]张宗颖:《平西村农事劳动研究》[D],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37年。
[22]黄迪:《清河村镇社区——一个初步研究报告》,《社会学界》[J],第十卷,1936年。
[23]罗梅君:《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24]杨念群:《华北青苗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演变——以解口村、黄土北店村等为个案》,载《中州学刊》[J],2001年第3期;
[25]杨念群:《北京地区“四大门”信仰与“地方感觉”——兼论京郊“巫”与“医”的近代角色之争》,载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A],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注释:
[1] 例如,满铁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提供具体资料和情报(李巨谰:《20世纪上半期日本在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述评》,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陈翰笙称调查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陈翰笙:《中国的农村研究》,载《劳动季刊》,第1卷第1号,1931年);毛泽东在1941年也强调自己的目的是向社会学习来确实了解农民问题(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和跋》”,载《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2] 这8篇硕士论文是:1、万树庸:《黄土北店村的研究》,1932年;2、牛鼐鄂:《北平一千二百贫户之研究》,1932年;3、吴榆珍:《一个女子中学的学生生活研究》,1932年;4、周叔昭:《北平诱拐研究》,1933年;5、杨庆堃:《邹平市集之研究》,1934年;6、林耀华:《义序宗族研究》,1935年;7、张宗颖:《平西村农事劳动研究》,1937年;8、陈永龄:《理县嘉戎土司制度下的社会》,1937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2007-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