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黄柏权/刘冰清]苗儿滩年俗调查
  作者:黄柏权/刘冰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5 | 点击数:18285
 
(6)拜年
按当地的规矩,初一拜长辈,初二不出门,所以初一拜年的人特多。初一早饭后,路上不断出现拜年的人,拜年人大多背上猪腿、团馓、糍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说有笑,熟人碰面,都说上一句“过闹热年”,“拜年”、“发财”,送恭喜。一般都是小孩、晚辈给老人拜年,说声“拜年发财”,就会有“打发”。过去,“打发”多是糖、饼干和一些小吃,现在都实行“打发”钱。这一天,在苗儿滩街上还有人打三棒鼓讨赏钱,每到一家门前,一人打鼓清唱,一人抛刀耍技,一会儿就会围上一群人,给小镇又带来了一份欢乐。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当地有“有心拜年端午也不迟”的说法。
(7)社巴日
在过去,苗儿滩一带的土家族从正月初三到十五要进行摆手活动,土家语称“社巴日”,意为做社巴。土家族的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大摆手舞是多人村寨、多个姓氏共同举行的摆手活动,人数多,多达数万人,规模大;小摆手舞为一村寨一族人举行的摆手活动,人数少。大摆手舞祭祀八部大神,表演动作主要是军事竞技、游戏;小摆手舞祭祀彭公爵主、田好汉、向佬官人,主要表演生产、生活动作。表演时都唱摆手歌,并有茅古斯演出。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歌舞。“摆手”土家语称“舍巴”,汉语呼做“玩摆手”。据乾隆《永顺县志·风土》载:“又一土俗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初五六之夜,鸣锣击鼓,男女聚集,摇摆发喊,名曰摆手,盖拔除不祥也。”光绪《龙山县志·祠祀》卷十:“每岁于三月十五日进庙、十七日圆散,男女齐集神堂,击鼓鸣钟歌舞之,名曰摆手,以为神之欢也,人之爱也。”以往跳舞时唱摆手歌,一般在正月元宵节前进行,也有的寨子在三月、五月或六月举行。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传统艺术活动,除满足广大人民文化生活外,也是为了祭祖、娱神、祈求五谷丰登。土家山寨的人们在过了年以后,就自发地聚集在摆手堂,由土老司或掌堂师主持祭祖仪式,祭毕,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围圈而跳。摆手舞分为单摆、双摆、旋转摆等,翩跹进退,刚健有力。
关于摆手舞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土司王吴著冲头发高竖,脸膛发红时就要杀人。手下的人为了避免吴王滥杀无辜,每值吴王发怒时,就找妇女到吴王面前跳裸体舞,吴王被舞蹈所吸引,哈哈大笑,就忘记了杀人。因此就演生了摆手舞。另说,明朝时,土司王率兵到广西征讨,在围攻一县城时久攻不下。攻城的将领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士兵男扮女装,在城门前唱歌跳舞,守城的士兵竞相争看,放松了警惕,于是土司王的士兵趁机攻入城门,大获全胜。为了纪念这次战事,土家人就把士兵跳的舞蹈传习下来。
解放初期,苗儿滩镇的捞车、补州等寨子还跳摆手舞。补州村三组尚星亮老人说,补州村1953年还玩摆手,尚氏家族在寨子上修有神庙,供堂神(供尚老寡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和六月六,全族人都到神堂畅饮,玩摆手。80年代初,由于拨乱反正,民族文化得以勃兴,龙山的马蹄寨和兔吐坪等地土家人民又自发地玩起摆手来。
为了目睹原汁原味的摆手舞,1997年正月初四和2006年的正月初三,笔者两次到兔吐坪看摆手。下面记录的是第一次的情况。
翻过山顶,就听到震动山谷的锣鼓声,男女老少早已跳起来。据新任掌堂师彭昌凤介绍,兔吐坪玩摆手是1982年开始恢复的,以后一直坚持下来,从正月初一起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来到摆手堂。以前,吃过年饭后,寨子上的人就自觉地到摆手堂,每个人都要带上香纸。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必须先跳摆手舞,然后才能从事其他娱乐活动。初一大房跳,初二二房跳,初三三房跳,初四四房跳,初五杂姓跳,初五以后大家一起跳。玩摆手前,要敬神,敬大堂和二堂,即彭公爵主、尚老寡人、田好汉。据老堂师86岁的彭祖岸老人讲,有一年跳摆手舞时,一只老虎来到神堂(即摆手堂)的中间,男女分成两行围圈而跳,老虎也不伤人,跳一会老虎就悄悄离开了,真有点人虎同乐的意味。
摆手舞是在摆手堂里进行的。兔吐坪摆手堂坐落在整个寨子的中央,全部木质结构,由柱和枋构成回廊,中间一天井,四周无遮栏,上面盖瓦。由于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玩摆手前,首先由寨子上最长者86岁的彭祖岸讲玩摆手的来历和情况,再由63岁的彭必祖讲,后由新任堂师51岁的彭昌凤讲,讲的内容与彭祖岸讲的别无二样。跳之前,摆上供品,烧香纸,由年长者祭奠。祭毕,鼓锣响起,男女老幼吃喝着一齐进入摆手堂,翩跹进退,人们随鼓点变换动作。据彭昌凤讲,有十二个动作,依次为:(1)大摆的双摆;(2)大摆的单摆;(3)小摆的双摆;(4)小摆的单摆;(5)雄鹰展翅;(6)砍火畬;(7)烧火畬;(8)撒小米;(9)扯草;(10)摘小米;(11)纺棉花;(12)抖狗爪(跳蚤)。在跳的过程中,不时发现吹喝声,震动山谷。边跳还边烧香纸。从跳的情况看,年龄大的比年轻的跳得更粗犷有力,更富原始舞蹈意韵。
兔吐坪土家人跳的摆手舞,无反映战争、宫廷生活、狩猎等方面的内容,与史料记载有出入,不知是土家人各个小群体生活经历、生活环境造成,还是有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丽琴]壮族服饰与社会规范
下一条: ·[江帆]东北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与变迁
   相关链接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徐义伟]广东肇庆地区包公崇祀习俗研究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李雁超]伦理枷锁与自由意志:中日马头娘传说比较研究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杨丽云 刘玉珍 秦婕]苏元春与抢花炮习俗之间关系研究
·[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
·[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
·[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陈爱国]蚕桑习俗中的“蚕花”考释:基于蚕虫“生命力”的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