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契约文书 罗茜 摄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位民族研究学者在贵州锦屏侗乡苗寨做田野调查,偶然发现一批保存了近300年的明清山林契约,从此,百年契约神奇的魔盒被打开……
“层层叠嶂皆茵锦,处处春山似翠屏”,位于贵州东南部大山深处的锦屏,原始森林随处可见,素有“绿色抒情诗”“南方林区皇冠上的明珠”之美称。但如今锦屏最为世人所关注的,不仅仅有这漫山遍野的杉木林,更有数万份历经天灾人祸而保存下来的山林契约文书。尘封百余年的林契文书抖落历史的尘烟,闪耀着灿烂的文化异彩从远古走来,为锦屏又增添了一顶“契约之乡”的桂冠。
作为我国南方著名林区的锦屏,有着500年悠久的人工种杉历史,这里是“杉木之乡”,更是 “营杉之乡”“民间林契之乡”。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为围剿婆洞林宽侗族农民起义,派官军溯沅江而上进入锦屏境内,被“丛林密茂,古木阴稠,虎豹踞为巢,日月穿不透”的“深山箐野”之景象所震撼,从此锦屏成为明、清朝廷兴修皇宫圣殿广征“皇木”之地, “民木商”也大量涌入,“皇木”“民木”贸易兴起、繁荣,林业商品经济异常繁荣。从明代中期到清乾隆时期,清水江流域的锦屏、天柱及剑河东部、黎平北部等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一种较为成熟、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世界林业史上堪称独特的林业生产关系,产生了大量的山林植造、佃山造林、山林管护、木材买卖、木材水运及人工拖运、纠纷调解等民间契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林契文书和珍贵的历史档案。
如果说锦屏杉木的被发现,缘自明代官军对婆洞林宽起义的围剿,那么,契约文书的现世,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时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的杨有赓到锦屏的一次侗乡苗寨田野调查,发现了很多农民家里成捆成扎,历经岁月磨蚀,纸张已经变黄发脆,用汉字写就的山林契约文书。那一次,他收集了200多份契约,尘封百年的锦屏林业契约由此进入学者视野。
目前锦屏县档案馆珍贵档案特藏室馆藏契约原件达2.5万余件,已抢救修复1.6万余件,编印《锦屏契约选辑》三辑166册,其中年代最早的契约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形成的“杨香保、杨笼保将九白冲祖父山卖给庙吾寨陆现宗、陆现卿契”;保存最完好、幅面最长、字数最多的是2005年元月征集到的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形成的“黎平府开泰县正堂加五级纪録十次贾右照给培亮寨民人范国瑞、生员范国璠的山林田土管业执照”,长208厘米、宽52.8厘米,共101列2888字,盖“贵州黎平府开泰县印”官印,堪称“镇馆之宝”。
锦屏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林区本身的火患、火灾和烟熏虫蛀,是契约文书的“天灾”,农户简陋的保管条件,让那些以一家一户形式保存下来的契约,遭遇霉变氧化、虫蛀鼠咬,加之人为毁坏、流失等原因,存留至今的契约文书数量远远低于历代形成的总量。2005年7月17日,被国内外学者誉为“民族环保第一村”“看得见历史的苗寨”的文斗上寨村一把无情山火,烧掉了几十户人家,也烧毁了3000至4000份林业契约。
“天灾”之外还有“人祸”。土改、“文革”时期,契约被视为封建糟粕而被强制清收烧毁,上世纪80至90年代,一些乡干部在清理档案时,又将以前遗漏未烧毁的契约烧掉,躲过了初一的契约终究未能逃过十五。调查显示,目前幸免于难散存民间的近10万件契约大都处于濒危状态, “锦屏林业契约”这一珍贵的清水江流域民间文化遗存正在急剧消亡。专家学者呼吁,应当对这份独特的民族学术瑰宝和翔实的历史研究素材进行抢救与保护。
2002年3月,英国牛津大学和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及北京三联书店的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文献学的专家学者组成中英联合田野作业考察组,到锦屏进行民间契约与传统村落专题考察,给予林契极高的学术价值评价。牛津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柯大卫说:“锦屏契约非常珍贵,像这样大量、系统地反映一个地方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契约在中国少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完全有基础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档案局积极争取将“锦屏林业契约”列入“全国重点档案抢救”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候选名录。
为加强对锦屏文书的征集、保护与研究,贵州省专门成立了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由民间、学术机构的自发组织,走上以政府机构统一部署的工作轨道。现在,黔东南州锦屏、天柱、三穗、黎平、剑河等5县已征集进馆保护锦屏文书达4.1万多件,其中锦屏2.5万多件。2008年11月19日,剑河县征集到一份立于康熙四十二年的《分家契》,专家鉴定后认为这是目前征集到的最早的锦屏文书资料。
专家们认为,锦屏文书是经济学、历史学、民族法学、生态学和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档案史料,填补了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两项空白: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契约文书的空白,二是反映林业生产关系的历史文献的空白。
2006年,中央、省、州下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补助资金50万元给锦屏县档案局,实施“锦屏文书特藏库馆”技改,工程已验收并投入使用,锦屏文书馆藏保护与研发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投资规模达1782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600万元,地方投资1182万元)的锦屏文书特藏馆建设项目选址最后选定在锦屏清水江与小江汇流处的县城状元街, 处于两座风雨桥“一桥跨双江”景观的交汇点, 与当地名胜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山庙隔江相望,目前场地清理、拆迁与设计正在实施中,2009年春季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体现贵州林业文化、清水江“木商文化”和锦屏“杉木之乡”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提升锦屏旅游文化品位的新景观。
文章来源:文化传播网 2009-05-12 0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