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
丛书名: 双师译从
作 者: [荷]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著,何道宽 译
出 版 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
字 数: 240000
版 次: 1
页 数: 262
印刷时间: 2007/09/0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6050686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游戏在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指出:游戏是文化本质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决非偶然的成分。作者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945)是荷兰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化学家。他旗帜鲜明地断言:文明在游戏中诞生,并且以游戏的面目出现。该书视野广阔,横跨比较语青学、比较神话、比较哲学、文化史等多门学科;纵览并比较了希腊、日耳曼、北欧、印度、中国的游戏概念的表现、异同和演进。显示游戏对文化近乎伞面的影响,游戏是如何塑造文化的。赫伊津哈有关游戏的观点,为汤因比、索罗金、韦伯、马塞尔乃至加缪的历史阐释奠定了基础。这是一部一版再版、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
译者简介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20余年,著译近700万字。著作有《中华文明颉要》(汉英双语版)、《创意导游》(英文版):译作近3部: 《思维的训练》、 “裸猿》、《文化树》、《超越文化》、 《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精粹》、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 《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识论》、《传播的偏向》、 《帝国与传播》、 《手机:挡不住的呼唤》、 《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麦克卢汉书筒》、 《传播与社会影响》、 《新政治文化》、 《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 《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模仿律》等;长期在学术报刊发表专业论文。
目录
中译者序
英译者说明
史丹纳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游戏:性质与意义
第二章 表现在语言里的游戏观念
第三章 发挥教化功能的游戏和竞赛
第四章 游戏和法律
第五章 游戏与战争
第六章 游戏与知识
第七章 游戏与诗歌
第八章 神话的形成与游戏
第九章 哲学的游戏形式
第十章 艺术的游戏形式
第十一章 游戏视野的西方文明
第十二章 当代文明的游戏成分
参考文献
索引
中译者后记
·书摘·
中译者后记
翻译赫伊津哈《游戏的人》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之旅、发现之旅。从间接了解到直接对话,必然是深入学习的过程。游戏这个概念、这个小小的单词,居然有那么丰富的内涵,居然在人类进步和文明史上占有那么崇高的地位,始料未及。我在翻译《交流的无奈》时也深有同感:“交流”的概念居然是那么深奥。
之所以说是学习之旅,还有另一层含意:我参阅了已出的两个译本,深深体会到译事之艰辛。这两个本子是:“多人”的《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和成穷的《人,游戏者》(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我随时给自己敲响警种:认真细心、勤查穷究、谨防陷阱。从对比学习中我得出叁条经验教训供同行参考:
(1)学术著作的翻译,绝不能搞大兵团的流水线生产,最好由一个人完成;(2)如果译者没有学术背景的准备,惟一可取的态度是“以勤补拙”;(3)译者的态度应该是“三负责”:为作者、读者和译者本人负责,否则译作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用上述标准来衡量,任何译作都是遗憾的“产品”。对于可能的疏漏,我要对作者和读者先说一声:“对不起”。盼译坛高手、海内贤达不吝赐教,希望有机会再版时弥补不足。
注释一律用脚注,分为作者、英译者和中译者三种,请读者注意。
何道宽
2006年5月5日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