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王日根]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王日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1 | 点击数:12901
 

      二、研究的成绩、局限与进一步改进研究的途径

      从过去的研究看:首先:研究者分别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有的是社会学方法,有的则是政治学的方法,也有的是人类学的方法。关于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研究,是明清社会实态研究的一部分,比如在农村,一方面,应根据朝廷官府的规定,农村地方社会制度如何,农村地方行政设哪些机构,遴选或征派哪些人役,他们履行农村地方行政中什么职责,另一方面,应研究农村地方行政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作。其次,关于基层社会管理的研究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近年来呈现出社会史繁荣的局面,其中区域性实证性研究俨成大端。而此前早些时候偏于全局性的研究,后来又偏于验证马恩理论,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化色彩。再次,从研究成果上看,近年来成果丰硕,并呈现出综合化趋向,且发展前景良好。而此前早些时候也有多部著作和若干论文,后来则相对萧条。
      明清基层社会组织研究的历程显示出了一个逐渐深化的局面,先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里甲,其后有从政治的角度研究乡绅,接着又有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民间自治组织、民间信仰等等。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基层社会,成为近年来基层社会研究的大端。它的特点是注重理论与方法,注重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如傅衣凌从经济看社会,又从社会看经济,就是这种交叉史学的显著体现。他所开创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不是国民经济史,而是民众经济史,是对民间社会实态的切实关注,为此,他博览各类正史、志书,更注重以社会调查方法访求各类民间资料,因为它们较少受官方因素的影响,故更具有可信性。其次,多学科对话的态势已经形成,留英博士王铭铭等的加盟显示了该学科与国际学术界的积极接轨。在国内,许多研究机构与境内外的学术机构也有密切的合作。如杨国桢等与美国鲁斯基金会的合作,刘志伟、陈春声等与陈其南在香港的合作,研究内容涉及到民间宗教、习惯法等。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了《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另外,王铭铭还出版了《社区的历程》、《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等著作,对民间社会的运转做了较具理论色彩的思考。
      在基层社会管理研究中,我们明显地看到存在下列缺点,有待改进:一、尽管对许多问题的研究显示出深化的趋势,但仍存在诸多空白地带,这也许与历史资料的缺乏有关,譬如对乡绅在地方社会中的作用该如何估计,过去一般的认识是乡绅较多地体现了封建政府的意志,实际上乡绅阶层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的区别。乡绅的素质如何,过去的研究并没有给人以切实的认识。再追究下去,乡绅该如何界定,乡绅的人数有多少,分布情况如何,是否每个乡都存在作为行政机构之补充的乡绅阶层,如果没有的话,这时是什么阶层在起作用等等。中国社会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性,这其中既有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也有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差异。我们必须更加大度一些,忌以一区域或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为圭臬,贬低或排斥他人的研究。我们理应从细处着眼,但非常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全局的视野。二、必须更加注重制度本身与制度实施的区别,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制度的执行既可能因为地大人稠而存在差异,也可能因为执行者的素质、所代表的立场及与当政者的私人关系而有所差异,我们有责任充分揭示出这类历史的丰富和真实。这也是历史研究走向深化的重要途径。三、在人文社会科学整合化倾向日益明显的今天,学科间的渗透在加快,而关于基层社会管理研究却仍未见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在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但各自为政,较难形成相互的启发和合作,如果能有像夏商周断代工程那样的协作,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反过来,作为历史研究工作者,理应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应力求通,历史学实际上也像哲学一样,必须建立在总结反思其他诸多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原载《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第184-190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三农中国 2006-11-13 09:48: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桔元]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
下一条: ·[陶东风]西方文化研究的新近发展
   相关链接
·[李华文]从官帽顶石演变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物质文化交流·[姚春敏]明清以降乐户族群在地化过程探微
·[张可佳]明清时期河南浚县碧霞元君信仰的载体及其功能·[杨志敏]明清时期中原地区应对瘟疫民俗活动考述
·[任雅萱]民间的“正统”:明清时期姜太公风物传说的时空结构 ·[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刘百灵]洛阳明清时期乡村碑刻刍议
·萧放:明清时期的端午节俗·[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
·[魏德毓]移风易俗与象征替代:明清宁化显应庙的祭礼之争·[科大卫 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
·[萧放]明清时期祖先信仰与家族祭祀·[衣晓龙]试论民间信仰对明清时期徽州民居的影响
·[宁俊伟]神学化:明清时期孝道文化的新特征·明清时期的民歌、小曲与说唱
·[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