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地方性知识作用于实地考察
这里的中心话题是“实地考察”,地方性知识是为实地考察服务的。因此,从实地考察的自身特征来考虑,地方性知识贯穿其始终。本文援引地方性知识概念,旨在将之作为辅助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而不在于探讨其具有的“元理论”意义。
1,“前作用”。在进行任何一项实地考察之前,从研究对象的确立开始,我们就必须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地方性知识,在其中寻求研究对象本身和研究价值所在。而一旦确立了某个研究对象,同时开始的工作是围绕它而进行的知识系统搜索,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地方性知识的积累。另外,也包括前研究状况的调查与考证,历史中的对象考察,还有围绕特定对象所设计的调查提纲、问卷表格等,这是以“局外人”身份独自进行的理性的工作环节,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对相关地方性知识越是深入掌握,调查研究就越接近客观。“前作用”的工作环节大致有:
(1)选择对象:依据研究者的自身条件与优势(包括研究者的态度、语言、惯俗、身份、文化认同等),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加大研究工作的可行性。这一点,对于初始研究者尤为重要。
(2)资料预研:确立了研究对象,接下来的事便是对于该对象的资料信息的收集工作,最为重要的是相关的地方文献(史料典籍、方志、口传资料、实物等),这是研究者对于对象的初步认识,它可能成为此项研究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3)预约对象:在此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联系与研究对象紧密相关的人、事、物,确立具体的考察地点。
(4)设备准备: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研究者需要提前准备考察设备。当今记录音乐文化事象的方式有录音、录像、复制、实物取得等,采取合适的设备,忠实地记录研究对象。
(5)访问设计:为了现场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因对象、调查目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考察设计是必要之举。
(6)合作人选择:对于研究者所不了解的考察对象,寻求合适的合作人,进行考察工作的合理安排,如何合作与分工,如何快速有效地取得对象的认同。
(7)行程安排:路线与交通工具选择,困难的预设,甚至一些不可预见性障碍(天气、身体、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的假设,并设计解决的办法。
(8)居住、健康与饮食:重视考察对象区域内族群的禁忌,尊重他者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个人习惯等。
(9)经费计划:包括衣、食、住、行的安排,特别注重考察工作中适当的礼物交换等细节问题。
2,“中作用”。只有在充分了解、掌握了与对象相关的地方性知识系统后,我们才有可能“走人田野”,进行实际的“调查”。如果研究者对于对象的自然环境不熟悉,对于对象的惯俗不了解,对于对象本体不认识,更不清楚研究对象的历史背景,那么,所谓的实地考察便无法开展。但是,熟知相关的地方性知识,只是研究者开始实地考察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真正的实地考察中,往往需要操作者在谙熟调查知识、程序之后,尽可能地丢掉“主观”,走入“客观”,以一个近似(完全融入是不可能的,唯有无限接近)的“局内人”的身份,观察、体验、感知、认同凋查对象。有时候,还需要调查者进发出令自我和被调查者兴奋的“田野灵感”。越是细致、越是深入、越是接近、越是客观、越是“局内人”,所有这些无不与地方性知识紧密相关。“中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1)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没有充分的自我信心,应该在“合作者(信息员)”的带领下,进入“工作坊”。
(2)注重考察工作中与受访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a.观察式,如“住居式”观察,适用于个体交流,随被调查者同吃、同住、同喜、同悲,即建立共同生活的环境,将调查者自身融入到被调查者群体之中,从而具有一个共同的空间,共同的身心体验。
b.访谈式,有专门访谈和随意访谈。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之前,整个访谈计划内容,已经在访谈者记忆中……并且,在整个计划的访谈进行中,随时修正计划本身以及所有涉及的内容、方法和工作态度。
c.集会调查法,集会调查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按事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好在省时省力,群体操作,群体中一人发言提供的音乐材料可以被众人补充、修正;劣在相关的音乐人、事脱离了“音乐的原生环境”,无法了解到音乐人、事与其所处生存环境相互关联的各种动态过程、生动形象。如“问卷式”,适用于对普遍问题的询问,参与的人多、量大,所获取的信息可信度高、不易组织。
3.“后作用”。地方性知识不仅作用于实地考察过程中,而且也影响到“后田野”研究。在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文献、历史印证、实地考察和分析总结时,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往往要不断地改变自我身份,在“局外人”和“局内人”之间转换,也即于主观与客观两者之间权衡,以寻求一个相对公正的平衡点。即使在“案头”阶段,地方性知识也会左右我们的分析论证,甚至结论。因为,地方性知识是任何一项研究的起点。每一项民族音乐学研究并非“空穴来风”,都是建立在实地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的研究,而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均为地方性知识系统中的一分子。
地方性知识是一个系统,它构成了每个地方的文化环境;它又是一种方法论,贯穿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它还是一种文化,维系着一个地方群落的思维惯俗,同时也维系着其自身的发展。“后作用”的注意事项包括:
(1)各种记录方式互为补充,访谈记录、图谱制作、录音、录像、照片、借阅、复制、实物收集、回报等。
(2)注重采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持久性等基本原则。
(3)描述与解释,有浅描与深描,田野民族志、实验民族志,材料的整理、分析、总结、研究,理论的应入、概括、提炼、推进。从个案到一般的总结,形成新的理论、方法体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金月芽期刊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