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郑土有]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
  作者:郑土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3 | 点击数:20581
 


  降至十二世纪的平安时代以后,随着目连救母故事在日本的普遍流传,其体裁又从故事体逐渐演化为小说体和说唱体,成为日本中世纪神乐的主要演出节目。现存的目连小说有伽草子《目连的草子》,说唱有净琉璃(含“唱经节”《目连记》)。据日本学者吉川良和考证,《目连记》有两种,分别成书于1661年和1687年,它们成书虽晚,但流传已久,早在九世纪前叶,日本名僧圆仁就在中国长安兴善寺听取佛教的“俗讲”,可见,说唱这种形式当在很久以前就已传至日本。[8](P169-172)另一位日本学者诹访春雄也说在本御神乐产生的时候,已经知道目连戏的存在,这一点通过当时存在的伽草子《目连草子》,说经净琉璃《目连记》,可以说是没有疑问的。上述作品产生于中世纪末和近世纪初期,但它们的源流则可以追溯至中世纪之前,写于平安中期的佛教说话集《三宝绘词》(98回)已经提到盂兰盆会,并有目连和他的母亲登场。另在室町时代(十五世纪前半期)的《三国传记》也已经有傅相、刘氏、目连、目连仆人益利等人出场。中国元代宪宗三年(一二五一)刊刻的《佛说目连救母经》,在贞和二年(一三四六)在日本已被翻刻。[10](P48)在中世神乐里还创造了一种日本式的佛教赞歌,被称作“和赞”,有《目连尊者和赞》、《盂兰分经和赞》、《盂兰盆和赞》、《施饿鬼和赞》等。
  在中世与近世之交,日本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又在小说“伽草子”及说唱“净琉璃”的基础上,创造了盂兰盆舞歌“冲嘎嘞”和戏剧“能乐”两种崭新的体裁。
  所谓“冲嘎嘞”,是指演唱者每唱一句歌后,数人帮腔伴唱,且只帮声不帮义。有如中国的“和声”、“泛声”,人们将这一演唱形式总称为“冲嘎嘞”。本属佛家传教时用的,唱法近似朗诵,节奏简单、不厌重复,后流向民间,演唱者多为乞讨艺人,手执锡杖和铃,挨门串户卖唱。经过长期流传后,吸收了“口说”及其他曲调,唱腔旋律更加丰满,但重复仍多,有如“唱故事”,适用于盂兰盆会,与会者和着歌的节拍不断地跳舞,故又称“盂兰盆歌舞”,现存的唱本有石川县白峰本及富山县鹰栖本两种(详前)。据吉川良和考证,这两个唱本是在日本中世出现的说唱本《目连》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其时,目连故事已随着盂兰盆会的普及而为人所熟知,为将该故事更充分地表达出来,即借用“说唱”及其唱本演唱“冲嘎嘞”。但由于“说唱”的内容较复杂,唱腔节奏生动委婉,难度较大,不适于盂兰盆舞蹈,所以“冲嘎嘞”的曲调采用了民间小调的唱法,使之更适于盂兰盆舞蹈,它与日本流传的其他目连故事相比,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目连其母“悭贪”的罪孽不是抽象的,而是说出烧毁堂塔伽蓝,破坏船、桥、肆虐贫民等具体事件,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其二是其母在地狱被救时,听说其他罪人也因其子得到救助,她感到忌妒。这样,在最后又集中地描绘出其母悭贪邪见的罪恶的心理,也是日本其他故事中不曾见的重要情节。[10](P169-172))
  “能乐”为假面戏,源于中国的傩戏,是日本最早的戏剧之一。由于“能乐”脚本《目连》产生的年代与“冲嘎嘞”唱本《目连尊者巡行地狱》同时,故事情节亦相近。因此有学者认为“冲嘎嘞”和“能乐”可能是出现在同一时代的两种艺术形态,只不过“冲嘎嘞”是庶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而“能乐”则是贵族们的一种娱乐形式。“此两种表演形式所描写的内容,确切地反映当时日本人对目连传说的共通认识和心态。”[8](P169-172)
  “能乐”目连的产生,与日本中世神乐里各种以目连破地狱,施饿鬼的表演有关,据诹访春雄《日本古代戏剧的交流与比较研究》一文介绍:日本各地的民俗表演艺术,特别是在中世纪神乐里,有许多用“目连”为题目的节目,在伽草子里有《目连的草子》,在佛教净硫璃里有《目连记》,千叶县光町虫生的广济寺里传授的盂兰盆施饿鬼的宗教表演艺术《鬼来迎》明显地是以目连破地狱故事为基础构思的。另外,目连破地狱的情节还沿着天龙川与花祭一起传播(详前)。
  “能乐” 《目连》产生于中世纪末,与中国明代郑之珍(1518-1598)创作《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时代相近,互相可能亦有影响。日人仓石武四朗在《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研究》一文中说:“第四是插话,……有时候,加以和搬演的故事毫无关系的滑稽的一幕,醒醒看客的倦怠,例如日本底‘能乐’常常加入‘狂言’便是,这戏剧实在是最好的一例。”[11](P7)
  总之,日本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体裁品类的演变如下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虹]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下一条: ·[林继富]喜剧传统的地方叙事
   相关链接
·[唐植君]中日民间故事研究交集百年考·中日民间共同纪念大禹 日方人士赞“政治之神”
·中日民间剪纸作品展交流会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