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时间连接成分的隐喻基础
张焕指出:“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它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所以隐喻要涉及两个认知领域,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当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时,我们就可以用一个领域的词语去说明另一个领域的对象,这就是隐喻映射。”“隐喻的形成并非是孤立的或随意的,而是有系统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的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亦可说思维过程本身就是隐喻性的。”刘大为指出:“隐喻的心理基础和表现不是具体的视觉形象,而是抽象的意象和意象图式。”“汉民族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就是来源于身体体验,人的身体及其在空间中的运动是形成意象图式的基础。”。因此,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的隐喻大致表现为:
(一)时间是空间的隐喻
涉及到的空间方位词主要是“前”和“后”。董为光认为:“‘前’与‘后’作为最基本的时问顺序词语,当然也是借自空间表达的。时间其实是通过运动事件才被人们感知的。运动事件既是在空间中伸展,又是在时间中延伸的,由此地往彼地,所经所历,其时间先后正好由空间上相接相随的足迹显示出来,这也就是‘历史’。”。从时间连接成分的构成来看,“以早为前,以迟为后;以过去为前,以将来为后”,这是它的隐喻基础,如“先前”、“从前”、“以前”、“后来”、“然后”、“而后”、“以后”等。
(二)时间是身体体验的隐喻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认识,而其中最容易的也就是借助人的身体体验去感知。时间连接成分很多都源于此,亦有人称其为“假借”。比如“首先”就是借用人的身体头部去映射时间,“顷刻”、“顿时”都是借用低头的动作去映射时间,“瞬间”、“转瞬间”是借用眼睛的短暂动作去映射时间,而“瞬息”则是“一瞬”和“一息”的结合,是借用眼睛连同呼吸的短暂动作去映射时间。除了五官以外,还有一些表现为肢体的运动,如“旋”是用“旋转”的动作去映射时间,而“立”则是以“稍站片刻”来映射时间。
(三)时间是长度单位的隐喻
时间有时是可以计算的,有时又是模糊的。而时间连接成分“刹那”和“一会儿”正是介于这种清晰和模糊之间。“刹那”源于佛教用语,是有时间长度的、可计算的,一弹指间有60刹那,一念有90刹那,一刹那又有90生灭;而“一会儿”则是“一忽儿”的音变,古代“忽”为计算长度的最小单位,“分、厘、豪、丝、忽”,“忽”是“分”的万分之一。可见,“刹那”和“一会儿”都是从长度单位引申而来的。
除此之外,时间还可以是自然天象的隐喻,比如“霎时”就是因“小雨”所得。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5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