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李桔元]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
  作者:李桔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24839
 

  
  五、 语境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语境本体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笔者认为,近年来语境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进展,更为可贵的是,对语境的本体研究取得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突破。当然,所有这些都只是阶段性成果,对语境的认识还远不是彻底的。语境并不是一个只要一伸手就能拿过来的东西,主要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建构。我们要从封闭的、静态的、分类学的、外在的、事先给定的、以语言为中心的、与语言相对分离和对立的语境观向着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内化的、生成的、与语言互嵌的和交错的语境观转变[17]。这就是一个以何种方式建构语境的问题。不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个别甚至片面的研究与认识,是对一个问题进行系统全面认识的基础和前提,是科学由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仇鑫奕. 语境研究的变化和发展[J]. 修辞学习, 1999(3):5.
  [2]吴剑锋. 语境概念需要不断超越兼评《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J]. 修辞学习, 2006(2):43.
  [3]徐小芳. 浅议语境概念的泛化[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5):108.
  [4]王希杰. 论语言的环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1):61-62.
  [5]王建华. 关于语境的定义和性质[J]. 浙江社会科学, 2002(2):190.
  [6]刘晓峰. 语境研究的哲学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18(2):71-74.
  [7]吴佳娜,吴太平. 语境:一种科学阐释的尝试[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9(2):125.
  [8]韩彩英. 语境本质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6(5):47.
  [9]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Arnold, 1999.
  [10]Mey J L.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3.
  [11]殷杰,韩彩英. 视域与路径:语境结构研究方法论[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22(5):39.
  [12]陈进,曾道明. 语境构成浅论[J]. 山东外语教学, 2000(2):2-3.
  [13]王建华. 关于语境的构成与分类[J]. 语言文字应用, 2002(3):6-8.
  [14]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5]彭利元. 语境的共时系统分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7(1):112-113.
  [16]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26(2):1-4.
  [17]许力生. 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18]Brown G,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40.
  [19]陈治安, 文旭. 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J]. 外国语, 1997(4):22-26.
  [20]陈进. 语境的本质及其特征[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7(3):20.
  [21]张莉,红伟. 论语境[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3(3):49.
  [22]王建华. 论语境的功能及实现[J]. 修辞学习, 2003(2):1-4.
  [23]郭贵春. 论语境[J]. 哲学研究, 1997(4):46-51.
  [24]韩彩英. 关于语境问题的哲学解读[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21(3):65-69.
  [25]吕公礼,关志坤. 跨学科视域中的统一语境论[J]. 外语学刊, 2005(2):1-9.


(原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杜靖]30年来汉人乡村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与生长点
下一条: ·[王日根]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周逸敏 羌玲]江南祠堂的现代功能与作用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王森燕]浅析凉州贤孝的社会文化功能
·[王海珺 王铎]非遗人才培养,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
·[孙芳]展览语境下的民俗文物价值阐释与传播·[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
·[罗帆]论《西游记》斗法故事的结构形态特点·[陆慧玲]国际文化政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
·[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李珣泽]金叶表、银叶表的形制与使用研究
·[李梦]功能弥合:宝卷的叙事与仪式·[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