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陇戛寨熊少文老人的老名叫“飞”(苗语音译),他的妻子、孩子也就以“飞”为名。一般情况下,称呼熊少文时,要在老名前加个“补”音,叫“补飞”。在“飞”前加个“波”音,连成“波飞”,就是他妻子的老名了。在老名前加“补”和“波”是当地夫妻起老名时通用的模式,换言之,“补”和“波”分别是夫妻老名的固定前缀。熟悉当地命名习俗的人,只要知其一,就完全可以凭此规律准确地推导出其二来。老名为“飞”的人其孩子的小名中最后的音也一定是“飞”,熊少文大儿子的小名叫“哥飞”,二儿子的小名叫“二飞”,大女儿叫“妹飞”。
起名是用来确认身份、供人称呼的,不同辈分的人要用不同的称呼。在长角苗这一社会关系网络中,根据名字称谓就能判断出相互之间的辈分高低和亲疏远近来。仍以熊少文为例,与他平辈的人喊他时,直接叫“补飞”就行;晚辈的称呼他时,要在亲属称谓后面加老名“飞”或“补飞”,如“爷爷飞”、“爷爷补飞”;长辈人叫他时,要在老名前加个“依”音,如“依飞”;一时分辨不出辈分高低,彼此还有些陌生的族人称呼对方时,在老名前加“补”音就可以了,如“补飞”。
老名和小名定下来后,就基本不变了,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也可以改动。比如起了老名之后,孩子却不幸夭折了,再有孩子出生时,如果觉得以前的老名不吉利,想去去晦气的话,就可以再邀集本家族中的老人来重新起名。孩子小名的改动一般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其认干亲时,干亲可以给另起一个小名。在传统的长角苗社区,每一个成年人①一生中都会有小名和老名两个苗语名字。小名被叫到结婚生子时为止,以后获得的老名不仅伴随其余生,其死后,子孙祭祀时,也都以老名追奠之②。
起完了老名和小名之后,接着要给孩子举行一个“叫魂”仪式。负责给孩子“叫魂”的一般都是爷爷或者其他有威望的族内男性长者。家里要准备好一对鸡:公鸡母鸡各一只。还要用一把镰刀。仪式开始时,叫魂者左腋下抱一对鸡,右手拿着镰刀。打开堂屋的大门,站在门里对着大门外面用苗语吟唱“叫魂歌”。下面摘录杨朝忠为其孙子“品饶”叫魂时吟唱的“叫魂歌”部分内容:
今天是龙日,
龙日是好日子。
今天是龙夜,
龙夜是好夜。
我用这只鸡,
把小品饶的魂叫回来。
他不肯来,我让鸡把他带回来;
他来不了,我让鸡把他召回来。
喊来不让他倒,
也不让他偏。
喊来以后,
住在火炉边,
喊来与妹饶做兄弟姐妹。
快来啦!③
歌中的“妹饶”是指“品饶”的姐妹,主要指玩伴,可以泛指,不一定具体实指哪个姐妹。从唱词中可以看出家族长者对这个新生命到来的热切欢迎和殷殷喜悦,反复告慰小“品饶”现在是良辰吉日,我们派鸡去一定把你的魂带回来;你来了之后,可以住在温暖的“火炉边”,还有“妹饶”陪你玩耍。有这样的美好前景,你就别犹豫或者害怕,“快来”吧。
吟唱完叫魂歌,叫魂者就将右手的镰刀从头上向身后抛去,镰刀落地之后,如果镰刀口朝屋里面,就意味着魂已经叫回来了,不用再叫了;如果镰刀口对着大门,就说明魂还没有叫回来,需要再唱一遍“叫魂歌”,再扔一次镰刀,直到落地的镰刀口向里,叫魂仪式才算完成。
叫魂之后,就可以宰鸡,准备晚饭了。晚饭做好后,一家人,包括被请来的族内老人就可以吃饭了。每个人都可以享用鸡肉,只是先要留出一只鸡腿和一只鸡翅膀,再用白纸剪一个纸人,一并挂在小孩子床铺的头上方,直到孩子满月才取下来。纸人代表孩子本人,鸡腿和鸡翅膀象征着孩子有口福。这一仪式预示着孩子一生都将过着有吃有穿的富裕生活。
(二)亲属间的庆生习俗
本家族内的起名、叫魂仪式之后,亲属们还要为孩子举行庆生仪式,这也是长角苗人一项很重要的习俗活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