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映婕]乡村巫婆与地方崇拜的重构
——以桐庐 “陈老相公”信仰为例
  作者:陈映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7 | 点击数:14604
 

 

[摘要]在地方文化的特定情形下,个别乡村巫婆对地方崇拜的重构及群体信仰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以乡村巫婆陈阿珠①为例,展示她成“巫”的个人事件、“上神”仪式以及发动乡人建造庙宇的过程,借此分析她正是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在当地社会中的信仰权威,发展信仰“陈老相公”的地方信众力量,并积极重构着这一曾经衰落的地方崇拜。
[关键词] 乡村巫婆;地方崇拜的重构;陈老相公信仰;上神
[中图分类号] K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5-0070-07

在村落生活中,有一类能够沟通人与鬼神之间交流的特殊人群,他们中有男性,也有女性,男的一般被统称做神汉,女的被统称做巫婆。他们平常与正常人无异,但在请神作法的仪式中却能够表现出普通人无法具有的生理与精神特质,在村民的生活中可以构成日常信仰世界里的某种权威。村人在面临生活的困顿或无法解释的现实时,如病痛、死亡或莫名的困扰,或多或少都会想到仰赖当地巫婆、神汉的某些帮助。
笔者在对浙江桐庐县富春江以南的一些村落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特殊个体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表现出非世袭性和半职业性。比如F村一个干瘦的老农突然遭到“天地菩萨”② 的附体,声称要为地方上的患者“治病”,据说灵验无比,家里求医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以至抢了当地医院的生意,几年后遭到当地政府的取缔,最终销声匿迹。 
尽管笔者所调查的诸多村落工业化与城镇化程度较高,但是巫婆或神汉在民间乡土信仰生活中始终就没有消失,某些地方的人们有时反而会更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曾一度衰落的地方神灵崇拜中,所以“宗教在始终不断地新陈代谢,就像一棵树不断地奉献出成熟的果实”。(西美尔,2003:47)村落里仍不时地上演着结合传统形式和现代内容的仪式。
乡村中这类通灵的特殊人群,其角色具有双重性,“自身受塑造者,反过来又去塑造别人:正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单个人的个体自我驾驭给他人的自我驾驭设定了界限,并制约着后者。用流行的话来说,单个人是一身二任:既是硬币又是造币机。一个人的造币功能可能会强于另一些人,但同时,他也始终是被铸造的硬币”。(诺贝特·埃利亚斯,2003:65)他们在特定或偶然的机遇下被塑造成了一类被认为有着特殊能力的个体,他们在各式仪式中也同时塑造着与他们接触的人们的信仰观念和精神世界,并凭借着这种塑造能力达到他们的目标和精神追求。
笔者随后偶遇了在地方上影响颇大的巫婆陈阿珠①,她不仅致力于举行降神驱鬼的仪式,如下面要谈到的“上神”仪式,而且还以将地方上曾经一度衰落的“陈老相公”信仰再度兴盛,作为自己的宿求和经营的事业,“陈老相公”即是附在她身上的那个神灵。“有些巫婆或神汉是专门沟通‘阴阳’的,充当生死人鬼之间的媒介,死者的魂灵附在他们身上或是诉说阴间生活的景况,或询问在世亲属的情况,表达自己的愿望等,语气语调往往极像死去的先人,引得在场的亲属唏嘘泪下”。(郭于华,1997:161)但是陈阿珠“上神”后,最擅长的是通过神灵驱鬼的方式替村人“治病”,凡是在人间“作奸犯科”的鬼都在她的驱逐范围内。
某个地方传统崇拜得以恢复和重构,并不一定是每个当地人都积极参与其中的结果。由于乡村巫师们具备了特殊的社会身份以及追随的信众,他们有着更多的调动人群力量的能力,能够积极地推进地方崇拜的重构。地方崇拜的重构不仅需要地方社会中的某种神灵崇拜具备自身的历史和传统,还需要人们依然保留着对这种崇拜的集体记忆以及对之的精神需求和地方认同,同时也需要有人在适当的时机带头调动多方力量去共同建构。如果重构地方传统崇拜的信仰环境与主体性条件都成熟了,这时乡村巫婆凭借其通神的权威角色出面,便会更容易得到地方信众的认同与配合,他们筹谋和组织重构传统信仰就显得水到渠成。乡村巫婆不仅是沟通人与鬼神的媒介,还是联系传统地方崇拜与现代信仰生活的媒介。
 
一、   陈老相公信仰的地方传统
 
对传统崇拜形式的重构也可以被视做是一类地方上 “被发明的传统”。“‘被发明的传统’意味着一整套由已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实践活动,具有一种仪式或象征特性,试图通过重复来灌输一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而且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事实上,只要有可能,它们通常就试图与某一适当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过去建立连续性……‘被发明的’传统之独特性在于它们与过去的这种连续性大多是人为的”。(E·霍布斯鲍姆、T·兰格,2004:2)之所以说“陈老相公”信仰是被人为重构了的或是被再发明了的,是因为现代乡村与传统村落的信仰生活无论是在精神需求,还是外在信仰形式上,必然有着较大的差异,而陈阿珠借助“上神”仪式,在原有的民众集体记忆和相关传说故事的基础上,重构了一个新的有关陈老相公的崇拜对象以及与信众间的互动模式。
作为崇拜对象的“陈老相公”,最初诞生于桐庐县的芦茨湾一带,现在其影响力波及整个桐庐县乃至周边县市,如富阳、浦江、兰溪、杭州等地。
陈老相公,亦称芦茨菩萨②,姓陈名杲仁,晋陵(常州)人,隋朝时官封大司徒,历史上确有此人。据说他生于隋前梁太清三年(549年)五月二十日,所以也称“陈伯廿五老相公”。当时,楼世干在东阳造反,陈老相公统兵平乱,降伏乱兵二十余万。隋朝灭亡后,陈老相公所率的部下就地遣散后,他与部分下属隐居在芦茨一带从事烧炭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庄美芳]台湾原住民日月神话的时空观
下一条: ·[杨秀]黔西陇戛寨长角苗人生育习俗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