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是我市人数众多、历史影响最为显赫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丹东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剪纸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 2008年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丹东满族剪纸这朵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奇葩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树皮到纸张的演变
满族剪纸由来已久,相传早在16世纪,女真人就已经有了剪纸,那时的剪纸材料多为树皮、动物皮、树叶、麻布等,图案也较为粗犷和简单。据有关资料记载,丹东满族剪纸最早产生于明朝末年。在一些祭祀和节庆活动中,满族妇女常常用树皮、动物皮等剪一些图案,张贴在活动现场,以此烘托祭祀和节日气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纸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满族剪纸的材质也被 “新材料”所取代,剪纸的装饰性不断增强。每当逢年过节时,勤劳的满族妇女们便会用纸剪出各种福字、寿字、喜字、花卉、鸟兽、人物等贴在窗户上、屋檐下,单调的农家小院一下子因为这些大红剪纸而生动、喜庆起来。除此之外,剪纸在衣着方面也得以应用,许多鞋底、帽子、衣服、刺绣等的制作都是先以剪纸作为参考依据的。
口口相传到如今
满族剪纸是一种口传文化,我市最传统的满族剪纸多数也由家族长辈们口传心授传承下来。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目前确定的满族剪纸传承人有:东港市孤山镇的董宝君、新农镇的刘和秀、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的曾雪艳、青山沟镇的孙丹,他们大多也是从自已的长辈那里学到的剪纸技艺。传统满族剪纸风格粗犷,技法简洁,造型古朴,民族特点浓烈,随着满、汉经济生活的交流,满族剪纸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工艺上开始追求精致和细腻。
满族剪纸的题材多以古代流传的神话传说为主,民族文化色彩十分强烈。如着名剪纸作品《布库里雍顺的传说》,讲述的就是一个与满族起源有关的美丽传说,着名满族剪纸《嬷嬷人儿》则十分清晰地表露了满族人们对嬷嬷神的崇敬。《风情丹东》里记载,满族发源于长白山,先人信奉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对天地顶礼膜拜,对许多动、植物都视之为神。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满族人也往往会将这一类的剪纸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这样一来,我们常见的诸如狗、龟、鹊、鹿、熊、蟒、鹰等此类动物出现在丹东满族剪纸中也就不足为怪了。更让人称奇的是,在满族剪纸中,几乎每一种崇拜都有一个相关的神话传说,如《乌鸦救罕王》、《黄犬救主》分别造就了满族人们对乌鸦和狗的崇拜。
满族人的性格向来以粗犷与豪放着称,然而满族文化却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满族剪纸中也不乏有一些如《人参姑娘》、《白山狩猎》、《姐妹易容》等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数《人参姑娘》,它讲述了一个勤劳勇敢的农村砍柴郎与善良的人参姑娘结为夫妻的神话爱情故事,成为民间广为传诵的爱情佳话。
我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满汉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两个民族的文化相融也对剪纸工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我市剪纸艺术的现代剪纸艺人蔡雅新、王中朝等,他们的剪纸作品无不融合了满、汉族民间剪纸的特点,开创了独具风格的丹东现代剪纸。满族剪纸已不单纯是满族人剪满族的作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丹东新闻网 2009-04-22 15:27:3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