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朱维铮]顾颉刚从政(上)
  作者:朱维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0 | 点击数:12705
 

  傅斯年与顾颉刚

  浇冷水的不是别人,又是傅斯年。那时中研院史语所尚未迁出昆明,已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所长傅斯年,这年夏秋接连上书“总裁委员长”蒋介石,指名抨击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说孔某无能、贪污、骄横,非但国人痛恨,且为友邦鄙视,要蒋介石大义灭亲,罢掉这个连襟的官(信及拟稿均见《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这使远在大洋彼岸的驻美大使胡适都感到紧张,函示这位高足要懂得“国情”。傅斯年其实是拥戴蒋介石而想“清君侧 ”,却又怕给反蒋势力利用。他在云南注视着彝族出身的滇系军头龙云,有意放出反蒋言论,便敏感地发现顾颉刚那套边疆论,可能给蒋介石帮倒忙。

  《顾颉刚日记》1939年2月7日记:“作《中华民族是一个》。”同日备注:“昨得孟真来函,责备我在《益世报》办《边疆周刊》,登载文字多分析中华民族为若干民族,足以启分裂之祸,因写此文以告国人,此为久蓄我心之问题,故写起来并不难也。”

  他显然被傅斯年的指责吓慌了,赶紧作文表白自己政治正确,却又声称文章题目凸显的见解,“久蓄我心”,岂非说傅斯年的“责备”纯属误会吗?

  幸而傅斯年原信尚存(台北《传记文学》二卷五期,1963年5月1日),稍后傅斯年致朱家骅、杭立武函,又评价了顾颉刚的上述回应(同前)。两两对勘,可知傅斯年对顾颉刚的“责备”,集中在顾颉刚想通过讲“民族问题”,为蒋介石的政治服务,而效应适得其反,因为第一,讲“边疆”、“民族”,就违背政府提倡而有法律效力的“民族主义”的界定,即“只有一个中华民族”,不可“巧立各种民族之名”;第二,要表明“学人爱国之忠”,“更当尽力发挥‘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义,证明夷汉之为一家,并可以历史为证”(《致顾颉刚》,前揭《传记文学》)。

  这回顾颉刚要感激傅斯年指教了。得信就作《中华民族是一个》,文章题目即据傅斯年的指示,内容呢?其文长达八千字,同样竭力诠释傅斯年提示的纲要,不仅否认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约法,说“五族共和”的纲领,是假历史,“是中国人自己作茧自缚”,破坏中华民族的团结云云,更提出要取消历史的中国有“本部”与“边疆”相对的名称。

  顾文受到年轻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质疑。费孝通认为中华民族有多个民族组成,即半世纪后他反复申说的“多元一体”论的雏形。顾颉刚于是作《续论‘ 中华民族是一个’》,宣称否认中华民族是“一个”,只会引起民族内部的磨擦,“予敌人以分化的口实”。他竟诡辩说只有否认什么“五族共和”,内地与边疆存在民族差异,如此正名,才可禁止“变相的大汉族主义之宣传”。于是他说,既然“五族”、“本部”的名目必须取消,也就应将“汉奸”正名为“内奸”。

  傅斯年对于顾颉刚“连作两文以自明”,表示满意:“其中自有缺陷,然立意甚为正大,实是今日政治上对民族一问题惟一之立场。”傅斯年特别赞许顾颉刚对费孝通质疑的长篇反驳,说是费孝通谓“中国本部”一词有科学根据,中华民族不能是一个,“即苗瑶猓猡皆是民族”,那就意味着“一切帝国主义论殖民地的道理,他都接受了”。傅斯年声称,费孝通的质疑,是受其师吴景超的指使,而早年留美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的吴景超,讲民族问题,正是“为学问而学问,不管政治”,“弟以为最可痛恨者此也”(《致朱家骅、杭立武》,前揭《传记文学》)。

  然而,历史到底不因政治支配而改变自己。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涵泳五十六个或更多(至今仍有尚待民族识别的族群)的民族,是客观存在。“名者实之宾也”,顾颉刚受傅斯年指点,否定循名责实,否定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的事实,岂非将中华民族化作空洞的概念?

  这样,顾颉刚还不受“政治”欢迎吗?1939年2月中下旬,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在重庆举行,蒋介石代替叛逃降日的汪精卫任议长,提出《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随即重庆的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就转载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全文。顾颉刚“闻之甚喜德不孤也”(《日记》1939年3月4日)。他有理由大喜,既然他的“德”已被蒋介石们认可,仕途还不光明吗?

  2009年2月15夜、4月4夜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9-4-19 2:50:24

上一条: ·[尹虎彬]一个民族的歌者
下一条: ·[钟敬文]不矜罗马眷东方
   相关链接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林继富 李晶]本土与西方:胡适民俗学研究方法的抉择与应用·[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施爱东]我们都是顾颉刚的私淑弟子·[袁先欣]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李向振]顾颉刚与早期中国民俗学
·[郭佳]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马竹君]顾颉刚“层累说”的再审视
·[李雪南]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调查方法探析·[李小玲]对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历史考辨
·[陈泳超]陌生的田野·[赵李娜]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开创与扭结
·[李政君]1930年前后顾颉刚学术理念的变与不变·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