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见周星《史前史与考古学》,《试论尧、舜、禹对苗蛮的战争》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
[2] 《三代吉金文存》六·四十七。
[3] 湖北省博物馆《1963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掘》,《文物》1974年1期:《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考古》1964年8期。
[4] 《左传·昭公九年》周王使者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歧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5] 《吕氏春秋·召类》、《淮南子·兵略训》。另参看周星《试论尧、舜、禹对苗蛮的战争》文。
[6] 《左传·昭公九年》周景王使者说“先王居檮杌于四裔,以御螭魅。”而楚史名为《檮杌》二者间关系并非偶然。
[7] 《史记·孔子世家》。
[8] 《左传·昭公十二年》。
[9] 张正明主编《楚文化志》第14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0] 《战国策·楚策》。
[11] 楚顷襄王时,有将军庄蹻率部深入云贵高原,到了滇池坝,变服从俗而为滇王。
[12] 《太平御览》一六七引盛弘之《荆州记》。
[13] 《南史》卷三十三何承天传
[14] 《南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隐逸上。
[15] 《南史》卷七十五徐羡之传。
[16] 参看安金槐《中国考古》第125-1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7] 参看安金槐《商代的楚文化遗存及其有关问题》,《楚文化研究论文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第1版。
[18] 《盘龙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纪要》,《文物》1976年第2期。
[19] 陈贤一《盘龙城商代二里岗期墓葬陶器初探》文对盘龙城出土陶器进行分类,认为陶器可分为A、B、C、D、E五群,分别反映中原商文化、商文化与土著文化融合、土著文化、东南沿海文化等文化类型。该文刊于《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20] 参看安金槐主编《中国考古》第250-252页。
[21] 参看黄有汉《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史学月刊》1996年第3期,第13-17页。
[22] 李学勤《失落的文明》一一二长沙楚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3] 《史记·楚世家》。
[24]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帛书·经法·国次》。
[25] 参看《楚文化志》第7-9页。
[26] 《左传·襄公十三年》
[27] 《史记·楚世家》。
[28] 《荀子·儒效篇》。
[29] 黎虎《六朝时期荆州地区的人口》,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齐鲁书社1991年第1版。
[30] 《三国志·王粲传》。
[31] (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冠盖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32]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3] 谭其骧《晋永嘉之乱后之民族迁徙》,《燕京学报》第十五期,1934年6月。
[34] 《晋书》卷六十六刘弘传。
[35] 《南齐书·州郡志下》。
[36] 《太平寰宇记·荆州》。
[37] 参看李学勤、徐吉军主编《长江文化史》第5章第四节安史之乱与中华文化。
[38] 《太平寰宇记·荆州》。
[39] 张正明主编《楚文化志》第406页。
[40] 《国语·楚语下》。
[41] 参看饶宗颐《道教与楚俗关系新证──楚文化的新认识》,《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版。钟敬文《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42] 《汉书·郊祀志》。
[43] 《左传·昭公十三年》。
[44] (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
[45] 《国语·楚语下》。
[46] 见《国语·楚语下》。
[47] 张正明主编《楚文化志》第406页。
[48]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今人林河有《九歌与沅湘民俗》一书对九歌与南楚民俗的关系论述甚详。
[49] 《元氏长庆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1994年。
[50] 《宋史·地理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