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於芳]岭南麒麟舞的兴衰
——以番禺黄阁镇为例
  作者:於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1 | 点击数:14597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振兴地域经济,发展观光旅游和弘扬民族文化等各项工作的推动下,在地方政权、中央和地方的学者及文化人士、媒体和民众的合力打造下,黄阁镇的麒麟舞由一种传统习俗演变成了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的象征。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这样的演变过程正是现代民俗产生的过程;同时,它也折射出民众与民族-国家在现代性诉求之间相互利用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麒麟舞;传统文化;自我认同意识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6-0088-06  

 
引 言
 
自2000年以来,广东番禺黄阁镇麒麟舞频频在国内大型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大奖,而且在黄阁麒麟舞的带动下,广东的麒麟舞活动兴盛起来。原本黄阁镇麒麟舞是当地民众在春节期间表演的,用以助兴、调节气氛和祈求吉祥如意的传统民间舞蹈,并不是大型的民俗活动,可是现在麒麟舞成了黄阁镇的代表性民俗文化,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作为振兴地域经济的文化活动,麒麟舞是如何被打造、展示出来的?在麒麟舞的变迁过程中,与观光是否有联系?以下将上述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考察黄阁镇麒麟舞的发展历程。{1}
 
一、黄阁镇概要{2}
 
黄阁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心,三面环水。小镇东临珠江出海口,海岸线长21公里,与东莞市虎门镇隔洋相望,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河相隔;毗邻港澳,距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均为一小时左右车程,是连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中心点和枢纽。现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3万人,镇政府设在东里村。现辖14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
黄阁山清水秀,物产富饶,当地人自称是鱼米之乡。黄阁全镇地形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历史上的黄阁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全镇水域面积3.6万亩,麻虾的养殖已形成区域化、产业化生产,成为黄阁的主要产业之一。同时,采石业也是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从1998年开始,镇政府加快了产业调整,由于被列入广州市南沙开发计划中,大量耕地被征用,政府先后制定了加快工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在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转型过程中,镇政府把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以广州实施“南拓”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快了对小虎、沙仔两岛的开发,并展开了以发展旅游、度假、房地产的东里湖项目的开发。
随着我国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巨大潮流中,黄阁镇政府注意到了麒麟舞,希望通过一系列的麒麟文化活动,提高黄阁的知名度,促进黄阁的经济繁荣。
 
二、黄阁麒麟舞的兴起
 
1.传统习俗麒麟舞
黄阁镇麒麟舞于清末民初由东莞传入,距今约有一百余年历史。传统麒麟舞表演多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行。麒麟舞在黄阁兴起后,曾有过两次中断,一次是因日本侵华、抗日战争而中断,赶走日本人后的1945年,村民们又高兴地舞起了麒麟;另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破四旧”而中断,“文革”后逐渐恢复。麒麟舞作为一项民间社团活动,在传承方式上以师徒相传为主,有少数父子相传。大塘村与别村不同,以李姓村民为主,所以当地麒麟舞由李氏家族代代相传,从不请教头,至今已传至第五代。其最初创始人是李奉和李可清叔侄俩,后来因在东莞犯事杀人而来此避祸的“老萧”(此人的真实姓名无人知晓,大家都叫他老萧)也参与了大塘麒麟舞的创作。
从教授方法来说,以口头教授为主,师傅与徒弟之间口耳相传,未付诸文字。不少村民从十来岁开始学习麒麟舞,大约一年左右可入门,包括六个月基本功的学习,主要是扎马步和基本的拳(步)法。但刚入门时还没有资格舞麒麟头,必须待经验充足后才可舞麒麟头,经过多次表演后可以当师傅。
作为传统民间习俗的麒麟舞,一般在春节、元宵节时,麒麟队伍自行或应邀到各乡村进行表演,祈求风调雨顺、如意吉祥。各村拥有麒麟的数目不多,一般只有一头或两头。从大年初一到初八,各村的醒狮、麒麟、武术表演者都会在广场或空地上搭一个棚口做场舞表演,舞麒麟很少单独表演。场舞表演结束后,麒麟跟着醒狮走街串巷去拜年。除了春节之外,在某些喜庆的场合下,村民们也舞醒狮和麒麟,例如当村里有人去当兵时,麒麟会跟随着醒狮,和镇村的领导、村民一起去欢送。
黄阁麒麟舞从产生至参加杭州“山花奖”大赛前,在道具、表演程式与步伐上大同小异,基本无变化,只有少数情节为迎合观众的需求,借用了狮舞以及舞蹈中的某些动作。同样,黄阁的舞麒麟也与武术有密切关系。当地,武术又被称为“国技”,最初开始的麒麟舞是作为国技比赛中的表演环节来演出的,不带有竞赛的性质,只是用来在比武的休息间隙娱乐观众,调节气氛。可见麒麟舞是醒狮舞和武术表演的附属表演,用来助兴和调整观众情绪。
在因祈求幸福、快乐生活的心理需求下产生的麒麟崇拜的支配下,同时作为农民的文化娱乐、交流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方式的传统民间习俗麒麟舞,依靠身体技法的演绎与被观看得以传承了下来。并且很明显的是,传统时期的黄阁麒麟舞仅仅是民间的一项节庆时调节气氛的助兴表演,是一种附属性的民俗行为,并非大型的民俗活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冬菜]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
下一条: ·桐乡民间故事:高手辈出 期待焕发新生
   相关链接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刘阳]“文”与“艺”:兔儿神形象的地方生产·[李才景]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岷州宝卷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雨婷]锦绣鞠艺·[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范长风]医患之间的共情与病痛叙事
·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