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丹砂文化:一个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作者:记者 俞灵/撰文;张晖/摄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0 | 点击数:15151
 

  很多人都知道,古时皇帝的批文用朱砂书写,叫“朱批”,用丹砂写成赐给有功之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叫“丹书铁卷”,妇女美容时也会用到丹砂——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商周时期,贵州务川的仡佬族就发现和运用了丹砂,是世界上最早获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民族,因此务川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炼丹中心。由丹砂生产而产生的采砂炼汞技艺,成为了连接仡佬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桥梁。

  丹砂,即硫化汞,又称“朱砂”、“辰砂”,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也可制作颜料、药剂。贵州务川是一个建县1400多年的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千百年来,以采掘丹砂为业的仡佬先民为务川沉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为务川遗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全面展示仡佬文化、丹砂文化,2009年4月3日至4月8日,务川举办了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族文化旅游节,主要内容有:仡佬族祭天朝祖活动,游览700年仡佬丹砂古寨——龙潭民族文化村,召开民族文化发展研讨会,观看“神砂遥想”精品文艺节目等。

从“天主坳”祭祀台远眺对面的天母石。 (资料图片)
  清明祭祖:

  源自九天母石的祈福仪式

  这是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平台,平台前面的悬崖下就是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河水湍流不息,几块巨石从河谷底部拔地而起,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九天母石。“蛮王仡佬,开荒辟草”,传说这里是九天天主诞生的地方,后来,九天天主的儿子下界,封为濮王(又称为蛮王),在此繁衍生息,成为仡佬族的祖先。后人为祭祀先祖,在九天母石对面的半山腰建起了祭祀台,称为“天主坳”。据说每逢清明节前后,各地的仡佬族人都会聚集在此祭天朝祖,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九天先祖,先祖神明,族裔齐聚,大祭于今,礼乐齐备,众心虔诚,祖飨供奉,万方泰平。”时值农历清明,4月4日早晨,在九天母石寨,大磬响起、礼炮震天、黄烟弥漫,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族文化旅游节在此开幕。主祭司点燃龟甲钱、纸钱,向先祖献财,全体族人向先祖行大礼,主祭司向先祖献茶、献酒、献五谷、献果、献帛、献牲。祭文宣读完毕,乐祭开始,一时间,号角、唢呐、锣鼓齐鸣,在乐曲声中,主祭司为仡佬族子孙祈福,并为仡佬族子孙结福。只见香烟缭绕中,成百的天灯自山谷升起,错落有致,飘然而上,将仡佬族子孙的祈愿、祝福传达九天。

清明时节,祭天朝祖 (张晖 摄)

  龙潭民族文化村:

  最早获取丹砂冶炼技术的仡佬古寨

  大坪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分为前寨、中寨、后寨,原名火炭垭,据考证,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称为“仡佬族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湛、吸引汉文化最多”的一处仡佬村寨。该寨的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攻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民族”,被专家们称为“化学鼻祖”。 它一面临水,三面环山,寨内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房屋窗雕精美细腻,含义深远。

  仡佬族采砂炼汞历史悠久,始于上周时期。史籍记载:攻取朱砂技术的,上古时代只有濮人,中古时代只有僚人,近古时代只有仡佬人。现务川大坪镇一带,还可看到古代土法炼汞的遗迹。最著名的有:大坪山坑,是秦汉时期的朱砂井遗址;大箐洞,2000多年前,仡佬人就在此开采矿石,冶炼丹砂制取水银,上世纪末,洞内还存留有古代开采丹砂的摇船……此外,丹砂神奇的医药疗效,使古人认为丹砂能制成长生不老的仙药,又由此造就了道家方术,成为中国独特的道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对中国巫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国营务川汞矿厂于1953年成立,1965年改名为务川汞矿,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衰落,但民间炼汞依然活跃。直至近些年,由于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矿山安全管理的加强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民间炼汞受到限制,才开始逐渐减少。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4-17

上一条: ·咸水歌——水上人家的“诗经”生活
下一条: ·游牧天边守家园:柯尔克孜族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
·[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贵州梵净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徐斌]贵州省大方县基督教传播调查记·[汤芸]多族交互共生的仪式景观分析
·[徐永安 杜高琴]论贵州蒙正苗族的“活人坟-竹王崇拜”及其传说·[王雪嫣]贵州省青岩古镇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中国酒文化高峰论坛在贵州举行·国际专家聚集贵州 交流探讨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贵州区域报道启动·“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贵州举行
·中美民族博物馆合作研讨会圆满落幕·160年前侗族“款首章”现身贵州黎平
·[余未人]“绽开在贵州高原的小花”——记刘锡诚先生·首届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
·《亚鲁王》研究基地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成立·[张婧]贵州白裤瑶服饰功能及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