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尹虎彬]促进文明对话、寻求和谐社会、建构世界共同体
——“寻求和谐社会与多元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1 | 点击数:14858
 

   建构世界共同体与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

   在本次会议闭幕仪式上,杜维明代表主办者之一发表了总结性的演讲。他提出,我们要建构世界共同体,这不仅要有科技能力,还要有文化能力,要有精神价值。21世纪的领导者至少要具备下面的条件:第一,除了能够积累经济资本之外,还要积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产,要通过讨论和辩难才能开发。我们在科技能力之外,还要有文化开发的能力。文化能力基本上是文学、历史和哲学。没有历史,就没有记忆,就没有认同。没有哲学,就无法对现在的困境进行反思。没有文学,生活是干枯的。除了智商,还要有伦理智慧。除了物质条件外还要有精神价值。现代性和全球化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我们需要全面的思维方法,多重的视域。另外,要避免封闭的特殊主义或抽象的普世主义。关于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杜维明说,我们目前需要公共知识分子,而非精英分子。公共知识分子包括那些关心政治、社会,关心宗教和音乐的人。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在政府、在学术领域,而且也活跃在非政府组织或其他社会团体中。中国是否是公民社会还有争议,但是它正在走向多样化是不容质疑的。如果你认为权力和财富是两个主要杠杆,但是也不要忘记影响力,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说,少数人能成功大事业。但是,在今天看来这种成功不是依靠权力和财富,而是依靠影响,即一个共同体的自觉意识,这一点是很关键的。杜维明在讲话中还提出,要强化全球的公民性,这不仅因为生态的脆弱,也因为各种珍贵文化遗产的脆弱。另外,还有社会的脆弱性。我们强调全球的公民性,并非宣扬乌托邦,这是人类交往和交流的必然要求。对所有公共知识分子而言,我们一方面有专门的学术语言,如文学、历史和神学等,另一方面还要发展我们的全面综合的人文视野。我们要拓展启蒙事业,如何拓展?这就需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相通,与彼岸境界相通。在这一完整的、全面的人类精神领域中,我们要寻求联合国安南秘书长所讲的文化和平。文化和平基于对话互动,这种对话甚至包括边缘化的文化力量。那些拥有更多财富和权力、拥有更多信息的人或团体,他们对于改变这个世界负有更大的使命。这是前提。促进世界共同体的具体机制是什么?这可能不易说明。但是,我希望它能够实现。杜维明重申了他在此前提出的观点,在东亚,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孜孜不倦的西方的学生,这些国家的文明是学习型的文明。很长时期里,美国文明是学习型的文明,政治制度来自法国,科学学自德国,法律学自英国,美国的文学来自爱尔兰和英格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明成为教育型的文明。美国人由学生变为老师。愚昧仍然存在,这不可怕,但是,愚昧与傲慢结合则是可怕的。杜维明指出,中国现在还不构成威胁。中国不寻求威胁也不构成威胁。要让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树立文化认同和文化主体性,开放并自觉。中国年轻人的危险在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的官员的危险是幼稚的傲慢。这些关联,这些讨论,如果能够加深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对话的原因。

  黄平就继续开展国际学术对话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在21世纪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有共同讨论的需要,有重构价值体系的需要。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公共知识分子,我们具有一定的开展对话的基础。其次,中国社会科学院愿意继续搞对话,继续开展跨学科研讨。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更加开放,更加面向公共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专业化,人文社会科学最终要回到这个社会。第三,要打破学科界限,要以哥本哈根研讨会为参照,继续开展类似的学术研讨。最后,他非常感谢杜维明、雅克·鲍多以及哥本哈根国际研讨会所给予的连续性的支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会议的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尹虎彬]“同志歆朋为雅集”
下一条: ·[范长风 王琳艳]从孟婆汤神话看中国社会的遗忘逻辑
   相关链接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
·[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温小兴 陈珊]文化抗争、宗族建构与红色文化传承:瑞金谢氏护祠事件的个案研究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
·[刘亚惟]民俗的想象:“看不见的交易”型异域传说的世界流传·[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
·[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关溪莹]高校非遗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势定位与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