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尹虎彬]促进文明对话、寻求和谐社会、建构世界共同体
——“寻求和谐社会与多元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1 | 点击数:14857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997年联合国发展署关于世界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计划正式启动。其实这个理念不是这时才开始出现的,早在斯德哥尔摩1971年宣言中这个观念就已经清晰地形成了,许多年以后,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财富分配不公平、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越来越加剧,其变化的节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而加速。我们尽管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如贫穷和极端主义,生产模式对自然资源的非可持续性的处理模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相互矛盾等。为什么在35年之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仍然让人难以琢磨?可持续性发展是像今天人们批评的那样吗?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成功是以国民收入来衡量的,那么可持续发展的位置在哪里呢?资源的不断消耗,经济不断增长,这就越发让人们更加雄心勃勃,还有其他道路可走吗?

  巴巴拉·鲍多(Barbara Baudot)认为,我们必须关注人类精神和道德状况,即人类的容忍精神、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我们要取得这样的进步,就要重新审视我们长久以来所倚重的基本价值观念。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经济基础,当发展到了极限,增长便成为负面的,其表现就是环境代价和生活成本。乌托邦对于今天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无止境的利益追求者来说,并没有吸引力。贪婪被满足了,但是社会服务和教育的价值被低估了。李强提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中国化的理解。中共中央去年开始使用和谐社会的概念。(黄平插话:国内讲和谐,国际讲和平,与自然讲和睦。)还有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政府和老百姓关心的主题。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改变了这个社会。其特点是强调市场和效率,经济发展快,从去年经济普查来看,27年里GDP 9.7%超速度增长。中国27年的发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带来巨大问题和挑战。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环境压力,二是能源和水的短缺极其严重,三是社会关系的紧张。我们需要制度创新来实现新的发展模式。

  崔松和作了专题发言。他指出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紧张和地区冲突,迫使我们不能用旧有的政治、经济利益来看待或解决问题。政治霸权主义、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等,都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跨国的合作,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些非常重要。他希望在这个方面研讨会能提供机会,使不同学科的专家进一步合作,促进东北亚经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杜维明指出,现代启蒙主义倡导的理性原则,忽视了人的存在状况,哈贝马斯就是个例子。自然这个要素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整体上并未占据应有地位。自然和人类精神,是我们探讨和谐社会的两个维度。这个方面与李强讲的问题有关,即环境的巨大压力,在文化的世界中则是伦理的智识和信任危机问题,腐败问题,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主要问题。我们要学会与这些问题共存,而不是奢望有彻底解决的办法。我们面临观念的大变革。美国的单边主义者,或者像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历史的终结”说或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说,他们都不会给予我们任何希望。

  吕贝尔斯指出,利用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发展,现在可以说中国是成功了。但是腐败问题还是威胁性的问题,你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必须解决腐败问题,腐败是失去人性的。第二,我们不仅要看到现代化给世界带来的好处,我们要超越启蒙理念,我们还要追求普遍价值,来分享共同的价值,动员人民,全球化面临伦理的挑战,即人类与自然、与地球的关系,我在许多场合的发言中,围绕《地球宪章》的发言,都提出这个阶段是要动员人民,超越一般的对于启蒙价值系统的认识。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文化传统十分深厚的多民族国家中展开的,也是在文化遗产变得日益重要的情况下展开的。未来的方向是生态保护和新兴产业共生,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朝戈金、雅克·鲍多、龙安志(Laurence Brahm)的发言使我们感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成为人类不可再生的智慧之源。今天,文化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把经济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作为一个口号提出,体现了国家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念。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代,即人类学所记载的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已经在不足百年的现代科技的进步之中迅速消失。近代以来,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是与接受和引进西方的学术以及教育、政治制度相关联的。我们的世界观是工具理性的、实用的。我们曾经很自信地谈论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科学与愚昧的冲突。但是,今天看来,事情并非这样简单。文化的选择不像科学活动那样,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我们为之生存的自然界却逐渐恶化。世界变得空前发达了,种族之间的冲突却变得更加复杂。科技文明的进步不会保证我们在人文视野上也会同步提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尹虎彬]“同志歆朋为雅集”
下一条: ·[范长风 王琳艳]从孟婆汤神话看中国社会的遗忘逻辑
   相关链接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
·[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温小兴 陈珊]文化抗争、宗族建构与红色文化传承:瑞金谢氏护祠事件的个案研究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
·[刘亚惟]民俗的想象:“看不见的交易”型异域传说的世界流传·[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
·[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关溪莹]高校非遗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势定位与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