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尹虎彬]促进文明对话、寻求和谐社会、建构世界共同体
——“寻求和谐社会与多元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1 | 点击数:1485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共同主办的“寻求和谐社会与多元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山庄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圣-安塞姆大学、德国鲁尔大学(波鸿)、联合国、韩国社会经济联合会、韩国社科经济理事会等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共29位代表应邀参了此次会议。

  联合国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以后,丹麦政府连续支持召开“哥本哈根社会进步论坛”。2005年哈佛燕京学社与德国腓特列·艾博基金会在哈佛大学也举办了一次研讨会。这些会议所获学术成果颇丰,并陆续以若干种文字出版,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哥本哈根社会发展论坛讨论的话题,一直都是全球社会发展的热点议题。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的声音,但各种地区性冲突此起彼伏,各种国际矛盾风起云涌,如何建立和谐世界,如何确保文化多样性与现代性的多重维度,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紧迫课题。

  本次会议旨在为文明间的对话、社会公正、经济-社会-文化的互补与和谐,以及如何确保文化多样性与现代性的多重维度等议题,提供共同探讨的机会。本次研讨会以圆桌会议的形式,专题发言和自由讨论相结合,围绕几个相关主题,分别进行了四个场次的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汝信和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分别代表主办方就文明间对话主题作了主旨发言。

   文明间对话

   汝信在发言中指出,文明间对话是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他简要回顾了 “文明间对话”的源起和发展。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2001年确定为文明间的对话年。从那个时候起,文明间对话的概念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在各国间文明对话发展势头良好。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使整个世界形式发生极大变化。武装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还很猖獗,在武装冲突中大规模的违反人权和种种骇人听闻的暴行,使文明社会感到触目惊心,而大批无辜的平民是最大的受害者。除了和平的问题受到威胁之外,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发展还很不平衡,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个主要问题。汝信指出,产生当代世界的这些主要问题并不是所谓文明冲突的后果,他也并不认为这些问题都能通过文明对话得到解决。但文明间对话却很明显地可以帮助营造国际舆论和友好协商的气氛,是解决当前国际纠纷的唯一办法。对话各方可以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取得共赢的结果。汝信指出,文明间对话顺利进行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谅解,有诚意。对话双方要宽容,承认彼此的差异。即使有分歧,也要友好协商。汝信还说,通过文明间的对话能够促进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明的和谐。

  杜维明在发言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1995年哥本哈根峰会,以及1996年至1999年丹麦政府主办的四次研讨会。这些会议的资料,其中的一部分由黄平主持翻译出版,书名为《与地球重新签约》。美国学者雅克·鲍多(Jacques Baudot)编辑的会议文本由丹麦外交部发行,同时,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也把它编成了专书,这就是《建构世界共同体:全球化与共同善》(Building the World Community: Globalization and Common Good)。杜维明还介绍了于1995年哥本哈根峰会之前成立的非政府组织特里格拉夫协会(Triglav Circle), 提到了哈佛燕京学社最近举办的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对西方启蒙主义反思以及儒学的创新这四次活动。杜维明指出,文明对话的基本心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比积极的“己所欲施于人”更合理,但要配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积极取向。对话的目的是要培养“聆听”的能力。杜维明同意汝信的说法,对话的起码的条件就是容忍,没有容忍就很难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对话如果是这样的,它与和谐的关系是什么呢?和的对立面不是乱,和的对立面是同,同就是uniformity,和的观念常常被政治化,成为同的观念的借口,这实际上就真正摧毁了和谐的可能。所以,异的观念很重要。这就牵涉到多元现代性的问题。我们提出多元的现代性,也就是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全球化过程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全球化同时也作为对地方化、区域化的一个动力,因为这个全球化和地方化——根源意识,即族群、语言、性别、年龄、地域、阶层和信仰,这些在塑造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在解决个人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上都起到极大作用。这些根源意识全都成为被大家关注的对象。

  汤一介结合杜维明2002年发表的“轴心文明与多元现代性”一文作了回应。汤一介认为西方文化一直是强势文化,二战后出现西方文化的反思和东方文化的转向。今后将起重大作用的是东亚文化、南亚文化即印度文化,中东和北非的伊斯兰文化。因此,当今欧美文化、南亚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当前世界的和谐社会应该负有更大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多元现代性。多元现代性对自己传统的自主性的考虑是很重要的。每一次人类文化新的飞跃,都是回到它的文化起点,而重新燃起火焰。西方文化在文艺复兴时要回到古希腊。其实中国的宋明理学,当时在印度文化冲击之后,它得到很大的发展,就是它要回到孔孟。回到孔孟再来继续发展。那么,多元现代性如果形成的话,一定与它的传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离开了传统,多元现代性是不大容易实现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尹虎彬]“同志歆朋为雅集”
下一条: ·[范长风 王琳艳]从孟婆汤神话看中国社会的遗忘逻辑
   相关链接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
·[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温小兴 陈珊]文化抗争、宗族建构与红色文化传承:瑞金谢氏护祠事件的个案研究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
·[刘亚惟]民俗的想象:“看不见的交易”型异域传说的世界流传·[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
·[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关溪莹]高校非遗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势定位与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