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格萨尔艺人——传承“世界最长史诗”
  作者:记者 骆晓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1 | 点击数:4135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4月10日电

    (记者 骆晓飞)今年42岁的格萨尔艺人格日尖参20余年来笔耕不辍,每天都要坚持写下一段《格萨尔》。截至目前,他已经续写了34部内容迥异的格萨尔故事,其中11部已经被公开出版。

    “我总共列出了120部格萨尔王故事的提纲,希望能够一直写下去。”格日尖参说。

    格日尖参从16岁开始说唱《格萨尔》,18岁开始创作,20岁时被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以特殊人才吸纳到文化部门工作,专门从事格萨尔史诗的写作、整理和研究。

    在被誉为“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活跃着一批像格日尖参一样的格萨尔民间艺人。他们通过民间文学、传唱和藏戏表演的多种形式,使“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在中国民间得以传承。

    格萨尔的故事表现了善良、勇敢和负责任等优秀品质,也包含了藏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因而深受藏区群众的喜爱。

    “除了格日尖参,果洛藏族自治州还有20多个民间藏戏团在以不同形式传承这一古老的史诗。”果洛藏族自治州文体广电局有关负责人张勇说。

    张勇介绍,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一个叫德尔文的村子里,村里的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传唱《格萨尔》。其中,能唱出2部以上的就不下30人,这个村子因此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德尔文格萨尔文化史诗村”。

    记者在甘德县夏仓马背藏戏团的当家人普日多家里,目睹了表演《格萨尔》藏戏的道具和服饰,并且听他讲述了夏仓藏戏团的发展历史和藏戏上演时壮观的场面。

    年近七旬的普日多一边向记者仔细地介绍一件件精心收藏的道具,一边自豪地说,夏仓马背藏戏团至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从他很小的时候起,夏仓部落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藏戏表演,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前来观看。
    “现在我们的藏戏团有45名成员,个个都能娴熟地表演马背藏戏,而且,我们这几年还自己创作了《赛马》《智美更登》等10多部以格萨尔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剧本。”普日多说,“夏仓马背藏戏已经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名艺人还被确定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据张勇介绍,目前,果洛州的民间格萨尔艺人有数百人之多,仅民间藏戏团就有24个。在这些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创新之下,藏族英雄格萨尔的故事广为传播。

    据了解,目前已经整理出的《格萨尔》已经超过了200部、50多万行,而且,这一英雄史诗还在中国民间以不同的方式续写。(完)

 
 

  文章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2009年4月10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郭建勋]《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生存现状调查
下一条: ·[舒可文]传家宝──工匠们述之守之的传承故事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李楠]“史诗文本”:概念嬗变与问题阐释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
·[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蔡威]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发展研究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