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纸鸢作为一种娱乐
放纸鸢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唐代已有史料记载。
路德延《小儿诗五十韵》,叙述了唐代各种儿童游戏,有竹马、藏钩、秋千、斗草、踢球、放纸鸢等,“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唐采的《纸鸢赋》中也说:“代有游童,乐事未工,饰素纸以成鸟,象飞鸢之戾空:野鹄来迁而伴飞,都人相视而指看。”
走向世界的风筝。法国贝尔克国际风筝节作品
到了宋代,放纸鸢已不只是儿童的游戏,也成为成年人的娱乐。王明清《捍麈后录》上记:宋徽宗赵佶初即位,爱好玩乐,在“禁中放纸鸢,落人间”。宋仁宗的宰相寇准的《纸鸢》诗说:“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凤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武林旧亭》记载,宋孝宗奉宋高宗在西湖上游幸,“时承平日久,乐与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至于吹弹、舞拍、投壶、蹴鞠、杂艺、水爆、风筝,不可胜数。”
手工业兴起
在社会广泛开展放风筝游戏的基础上,也有了专门扎制风筝和制作放风筝线的小手工业者。
《武林旧事》记载:临安城就有卖“弹弓、鹁鸽铃、风筝、药线”的几十户人家:专业放风筝的艺人,有“周三、吕偏头”等。由此可以窥见宋代放风筝活动开展的盛况。
黛玉放风筝的寓意
宋代已认识了放风筝游戏的健身作用。
《续博物志》载:“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放风筝要长时间昂首仰望,还要奔跑疾走,举臂牵引;而放风筝又多是在空气新鲜的郊外。这确是一种寓健身于游戏之中的极好活动。
明、清时期的放风筝活动就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一般人家,就象《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玉、黛玉那样的文弱公子、小姐,也在大观园中放风筝。放风筝游戏毕竟是儿童参加的多。
明清时有许多诗都是借儿童放风筝以寄意。如宋伯仁《纸鸢》诗:“弄假如真舞碧空,吹嘘全在一丝风。惟惭尺五天将近,犹在儿童掌握中。”徐文长《纸鸢图》诗:“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孔尚任《燕九竹枝词》:“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尔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玩风筝玩出的文化
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有它的流派。中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色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主要有齐鲁之地的潍坊风筝,北平的北京风筝,渤海湾的天津风筝,大盘地中的四川风筝。
这种文化已经深入民间,广为流传。
漂洋过海的“洋”风筝
要论起气势绝伦,龙飞凤舞当属自古多福之地齐鲁山东地界的潍坊风筝华丽超群。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北京)式风筝、津(天津)式风筝、四川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星岛环球网 2007-04-02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