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风筝,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游戏
  作者:孙晓华 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4-04 | 点击数:12292
 


  风筝,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过去的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种“雕虫小技”。有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纸鸢又名风筝,亦名纸鹞。传说春秋时的巧匠公输般“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是放飞纸鸢的最早记载。

 

植入的梦想 

  纸鸢,寄托中国千年传承的文化之梦。 

  风筝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可以想象,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一种能由人类自已驾驭的飞起物,足以让人高兴至极。因为那时毕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风筝起源于中国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风筝开始寻找运用之路,具有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开始向风筝这一工艺中融入,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越多。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多追宝寻艺的故事,也只是小说中的内容,很难考究其历史的真伪。 

军事战争的工具 

  纸鸢在其早期发展中曾作过军事战争的工具。 

  据《诚斋杂记》说,汉朝初年韩王信与陈稀勾结进行叛乱,“信谋从中起,乃作纸鸢放之,以量朱央宫远近,欲穿地隧入宫中也。”这是利用纸鸢作军事测量工具。《独异志》记载,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在台城之中,萧纲“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 

  《新唐书·田悦传》载,田悦叛唐,派遣兵将围攻临洺城。城内守将张伾,“急以纸为凤鸢,高百余丈,过悦营上(送信与援军),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萧纲和张伾都是利用纸鸢作为军事通讯工具。由于军事战争需要,纸鸢发展得很快,唐时的纸鸢已能高飞百余丈,在制作和放飞技术上已是相当的精湛了。 

赌赛 

  在广泛开展放风筝活动中,社会上便有了赌赛放风筝的人。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南宋临安“城外有二十座瓦子,街市举放风筝轮车数椽,有极大者,多用殊红,或用黑漆,亦有用小轮车者,多是药线,前后赌赛输赢。输者顷折三二两线,每日如此。”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星岛环球网 2007-04-0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三月里来好春光 古人教你这样“斗风筝”
下一条: ·茶马古道上的东巴文化
   相关链接
·[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
·[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菅丰 雷婷]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
·[徐赣丽]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 ·[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八月举办·[乌丙安]带徒传艺: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
·《村寨里的纸文明》首卷新书发布会在中国文联举行·激发民间艺术创作的主动性与活力
·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季中扬]“生生”美学与民间艺术
·[季中扬]论民间艺术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季中扬 高小康]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与价值重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