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三月里来好春光 古人教你这样“斗风筝”
  作者:彭华兰 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29 | 点击数:6633
 

 
 

    和风荡原野,风筝飞满天


    “一过二月二,既是三月三,和风荡原野,风筝飞满天……”如今正是一个风筝飞满天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暖暖的春意盈怀,不经意抬眼,就可见到不少风筝在春光里争奇斗艳。

    风筝又叫纸鹞、鹞子、纸鸢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时,风筝才由最初的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皇宫贵族中的公子佳人们,纷纷争相玩赏风筝。风筝成了宫廷贵族不可或缺的玩物。

    晚唐五代时,户部郎李邺就曾在宫中玩过风筝,他的风筝上添加了丝弦或装上竹制的笛子,当风筝放上天,经风一吹,便可以发出酷似筝鸣的声音。据说纸鸢被叫做“风筝”,也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对此,《询刍录》中有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风筝的制作及放飞效果,在唐朝时就已具备较高的水平,金显宗有《风筝》诗曰:“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山长水阔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可见这种带着鸣器的风筝能已能飞得很高远了,不见风筝影,只听得声音在云层里碧空中回荡。
 
 
    唐代诗人唐采也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象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风筝真正成为大众娱乐品是在宋代。那时在民间,风筝不仅是一种美仑美奂的民间工艺品,也是人们深为喜爱的大众娱乐品。《北京竹枝词》描绘风筝时说:“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习上碧云端。”风筝不再只在宫廷大院中飞翔,风筝线也能被寻常百姓拽在手里,尽情娱乐了。

    尤其是在清明节前后,放风筝成了一种风俗。不论是宫廷还是乡野,是官宦乡绅还是平民百姓,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有人在争相放飞着风筝。

    在夜里放飞风筝时,人们会在风筝上挂上一串串的彩色灯笼。当风筝飞上夜空时,如同一颗颗闪烁的彩星,人们称之为“神灯”。 

 

    民间艺人制作的风筝

    有些人家也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或家人的名字,然后把风筝放飞上天后,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祈求天赐好运,放走“晦气”让自己或家人交上好运,达到“消灾法难”的目的。这在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尚无足够的能力抵御疾病或自然灾害古社会,成了一项古老的习俗,就叫“放晦气”。
 
    《红楼梦》中就有过一段描写,说李纨劝林黛玉:“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紫鹃去捡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遭到探春的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什么忌讳?自然是担心拾了他人的风筝,怕沾上晦气。由此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但同时,风筝的娱乐性质也是不可忽略的。古代人放风筝和斗风筝都有自己的门道。

    有谚云:“掌握八技,常胜在手。”这说的是放风筝的技巧。一个“手”字,意义双关,一为稳操胜券,二为靠手施展技术才能取胜。何为“八技”?即钩、啄、扫、弹、拉、提、搓、锉。钩,就是突然上升一下,然后停止;啄,就是突然下坠,马上停止;扫,就是横冲线;弹,就是用手提起线猛然放下;拉,用手快速收线,甚至握着装线工具——“车碌”往后飞跑,俗称“反冲”;提,就是把“车碌”提起,不放不收线;搓:就是把“车碌”的把手放在大腿上搓收;锉,就是两手紧握“车碌”前后迅速摆动。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学好了“八技”才能在“斗风筝”时常胜。“斗风筝”的场面如其他比赛一样扣人心弦,甚至来得更为刺激。因为放风筝这种娱乐,只好掌握了技巧,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是玩得来的。

    明朝徐文长在《风鸢图十首》中言:“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那样的场景,是会常引得路人光观的。相距七八里的两只风筝在空中遥遥追斗,最后难分难舍地纠缠在一起,不纠缠个你死我活不罢休,有时,一场比赛可长达数小时,当一只风筝终于败北,如云片飘下时,欢声又怎能不雷动,声闻数里?
 

  文章来源:星岛环球网 2008-03-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远近闻名的剪纸村 ——宁都县石上镇池布村
下一条: ·风筝,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游戏
   相关链接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黄文富]传统的延续与变异:多维视角下“壮族三月三”之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多地丰富文化活动共庆“三月三”·《十美图》里的风筝家族
·琼中“三月三”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三月三”将成广西法定假日 全区放假两天
·《中国民俗文摘》:总第十期(唐卡专号)要目·[毛巧晖]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013保亭“三月三”主打原生态和民俗风情等·“三月三”千佛山庙会明天开幕 精彩民俗节目即将上映
·《中国民俗文摘》:总第九期(年画专号)要目·北京玩具三十年成果展:风筝泥人毛猴皮影齐亮相
·《中国民俗文摘》:总第八期(印染专号)要目·《中国民俗文摘》:总第七期(风筝专号)要目
·清明背后的三月三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能否回归?·中国情人节“三月三”比“七夕”合适
·三月三 拜轩辕·壮乡广西“三月三”歌圩4月举行
·[岳永逸]洪洞三月三接姑姑:持续几百年的走亲戚·[陈泳超 等]羊獬、历山三月三“接姑姑”活动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