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陈建宪]文化创新与母题重构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整合
  作者:陈建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03 | 点击数:1439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新中有着极大的施展空间。现代社会在刺激物质财富涌流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弊端。其一是文化一体化,用工业化方式在全球复制同一生活方式,使人类本来极丰富多彩的文化模式变得趋同,民族文化个性不断消亡。其二,物质生活提高与精神生活贫乏共生,全世界围绕着几场足球和几个歌星发狂,就是最典型的标志。其三,人生价值的失落感与人际关系的冷漠化。有学者曾经指出:现代人面临三重疏离:首先是与大自然疏离。他们居住在公寓里,以人造物来装饰房间,穿人工之衣,吃人工食品,走人工道路,驾驶人造机器,观赏人安排的影视节目……他们的一切活动,几乎全在人工环境之中。其次,现代人也与社会疏离,他们彼此挤在一起,却并不认识,生活在狭窄的利益圈中每日奔波。最后,现代人也与信仰疏离。他们不再信仰什么终极价值,不相信人生有什么使命和神圣意义,他们既放逐上帝也放逐主义。科技带来的消极后果日益明显,这使他们感到迷茫。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世界各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正是人类期待回归的精神家园,有许多母题具有不朽的魅力,它们在打破文化霸权、保持世界文化多样化的过程中,在富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创造活动中,在增进社会和谐和重建价值体系的社会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文物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变异性。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活态文化,它不可能像出土文物那样,凝固封存于某个既往的历史时空点,相反,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本身就一直进行着新的创造、传承和重构,与社会同步发展。因此,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之路,是我们时代需要的一种文化自觉。
 
二、母题重构:文化传承的基本形式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功能齐全的体系。从构成这个体系的要素看,既有对过去传统的继承,又有适应时代的创新,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满足着特定人群的各种需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体系之中,传统成分和创新成分的比重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传统所占部分更大。毕竟活着的永远只是转瞬即逝的几代人,而逝去的人却不知有多少代,他们积累的创造与经验之和,是活着的人不能相比的。即使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满足我们生活中最基本需要的文化成果,从衣食住行到语言沟通、制度结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也大都来自传统。
传统是什么呢?“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E·希尔斯,1991:2)传统是一个历时性的动态概念:生活是一个过程,传统在这个过程中代代相传,不断变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传统也是一个共时性的概念:所有的文化体系中都包含着传统与现代两种因素,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成一个活动着的功能体系。
传统以什么样的方式代代传承呢?传统由一些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构成,这些文化因子一旦产生,就在所属群体中不断再现,并伴随着历史的延伸代代复制。人们常常把文化传统中这样一些文化因子称为“母题”。
母题是文化传统中最小的结构元素,如果说活着的人是传递传统的主体,母题就是承载传统的客体。每一种文化门类中都有传承性的母题。以视觉文化的绘画为例,中国古代绘画中有许多独特的母题,如连年有余(鱼)、三阳(羊)开泰、五福(蝙)拜寿、老鼠嫁女等等,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以不同质料、不同技法乃至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其反复地复制,具体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每一幅作品,可能极不相同,但其表达方式与象征意义却完全一样。再以听觉文化的民间音乐为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歌有着非常不同的风格:江南民歌秀丽婉约,东北民歌粗犷爽朗,内蒙民歌开阔悠长,新疆民歌热烈奔放……民间戏曲也是这样:豫剧刚健,晋剧激越,越剧凄婉,楚剧诙谐……之所以有这些差别,乃是因为它们各自传承着一些非常独特的调式、旋律与节奏,也就是说,它们有着不同的音乐母题。文化传统由母题构成,我们还可以列出神话、故事、建筑、雕塑、庙会、年节、仪礼等等方面的例子,一句话,文化母题代代相承,成为人类文化薪火相传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
当一种文化体系发生变迁时,一方面会产生许多新的文化因子,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母题作为一种结构元素,会以新的方式整合入新的文化体系中。因此,文化体系能够在变化和稳定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使其既不断更新,又不致发生断裂。英国学者威廉斯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有一个特定时代和地域的活的文化,只有生活在彼时彼地的人,才能充分享有它。有各种各样的记录下来的文化,从艺术到大多数日常生活的事迹,那是阶段文化。还有选择性传统的文化,那是连接活的文化和阶段文化的因素。”①事实的确如此,选择性传统的文化,是架设在当代“活”文化与历史阶段文化之间的桥梁。
在某些特别的历史时期,文化变迁可能会以极为剧烈和迅速的方式发生。在很短时间之内,原有的文化体系被解构,传统因子与现代因子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和对抗。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似乎就处在这样的时期。不过,在文化体系解构的过程中,文化体系与文化元素有着不同的命运:体系消解,元素犹存。对文化母题来说,消解的只是原有体系中的结构关系,它们会在新文化体系的重构中获得新生。文化母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集体经验,这些经验被赋予了具体形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个族群的当下文化体系无论怎样改变,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些已被自我和他者早已约定俗成了的符号。相反,当文化变迁进行到一定阶段,族群的文化自觉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会在“我是谁”的追问中,重新“发现”这些符号,并通过赋予其新的形式而使其复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下一条: ·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即将公布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