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记忆·
咸水歌保留着古代民歌
“以歌言志”、兴观群怨”的传统……
咸水歌,源于海边疍家人生活、劳作,“有咸水的地方,就有咸水歌”。
两个中山的疍家女在水上放歌。
中山胜龙小学着力传扬本地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水乡民歌选辑编写成校本课程。咸水歌后继有人
曾经的水上人家
- 疍家人把喜怒哀乐都唱透了,从摇篮一直唱到生命的尽头
- 随着疍民大规模舍舟上岸,离开水的咸水歌逐渐失去活力
- 《弯弯的月亮》词曲作者李海鹰想把咸水歌推上央视舞台
“你是钓鱼仔定是钓鱼郎罗嗬,我问你手执鱼丝咧有几多十壬长?……”伴着绵长透亮的歌声,一只渔船缓缓地从远处驶来,身后拖着一湾波痕。船上两名妇女,头戴“虾姑帽”,一人撑篙,一人撒网。在船底汩汩的流水声和风吹草丛的细语声中,那歌声像用看不见的足尖,在水面上轻盈盈点出一星又一星涟漪,又一漾一漾地荡开。
水动风凉,春日正长。这是3月初中山坦洲镇一个临水村落的寻常午后。除了沿岸而建的凉棚,随处可见系在榕树下和河边的沙艇,邻里之间鸡犬相闻。著名作家陈残云在《香飘四季》里曾用“繁盛又幽雅”来形容上世纪60年代珠三角的水乡风光:静悠悠的流水,穿梭如织的艇子,绿油油的天地……
“能不能再来一遍?”思路被摄影师的请求打断了。“好哇,玩多一次!”船上的女人嘻嘻笑着,把船往来时的路上划去。
她们是我们此行特意请来“再现”中山咸水歌原貌的民歌手吴容妹和吴连友。她们的祖辈是从珠玑巷南迁而来的中原汉人,和客家人投奔山林不同,他们选择了以舟为室,浮生江海,被称作“疍民”。传说这个“水上的吉卜赛”族群,在解放初期民族甄别时,差点儿成了中国第57个少数民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9-03-19 09:51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