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远近闻名的剪纸村 ——宁都县石上镇池布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1 | 点击数:12024
 


      宁都有个剪纸村

   一个小山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本剪纸样簿,男男女女都有一手剪纸绝活,老老少少都有一套剪纸心得…… 

    它就是远近闻名的剪纸村——宁都县石上镇池布村曾坊小组。

    这个村小组有132户人家,590多人口,剪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凡是婚姻嫁娶、生儿育女、逢年过节等喜事庆典,他们都会拿起剪刀,将心中的祈盼和祝福,在红纸上剪出来,祈祷美好生活……

村里的新产业白莲成了剪纸新图案

 剪纸世代相传

    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勤劳智慧的宁都人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薪火相传,用智慧和汗水撒下了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化景观,曾坊村的剪纸艺术就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

    春耕大忙的一天,记者走进这个位于昌厦公路旁的古朴村庄。在村庄一角,只见一群小孩将一张圆桌团团围住。原来,是该村退休老师曾海生在教他的小弟子们学剪纸。曾老师说,他刚从花生地里回来,小孩子们吵着要学剪纸,这不,一身汗水的衣服还没换,就忙开了。

    据曾海生介绍,曾坊剪纸始于明末清初,是宁都民间艺术项目曾坊“桥帮灯”中的一部分,由曾坊村曾氏的一位先祖从苏州传入,并在一代又一代曾坊村人的传承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准。

    按照该村的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剪纸扎制“桥梆灯”闹元宵,而由100个灯笼组成的“桥梆灯”主要靠村里前一年有婚姻嫁娶、生儿添丁等喜事的人家每户一梆(10个灯笼为一梆)共同凑起来的。因此,该村的新婚夫妇,无论是谁,都会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剪纸这一手艺,为自己及儿孙的将来祈福。正因为如此,剪纸成为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保存了比较经典的剪纸版本,用于后代人学剪纸之用。

    也许是耳濡目染,或许就是“被逼无奈”,在曾坊村,男人剪纸也就见怪不怪了。曾海生十来岁就开始跟母亲学剪纸,后来他当了老师,剪纸的活也没有丢下。因为他有文化,便把传统的剪纸融入了自己的思维,用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企盼,从而使其审美情趣得到满足。传统剪纸在他这一代开始了创新,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庆、寿筵,乃至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他成了村里剪纸的传承人。5年前退休回到家,曾海生看到村里不少青年人都外出务工了,就把小孩子们组织起来,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剪纸技艺和盘托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大江网赣州频道 2009-3-2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翟堂仁]千年古村燕家台
下一条: ·三月里来好春光 古人教你这样“斗风筝”
   相关链接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
·[王晓宇 左红卫]新疆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调查研究·[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
·[段枚伶 左红卫 王雨心]新疆哈密市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调查研究·[左红卫 冉小芳]从《新疆日报》看民间剪纸在新疆传承与发展的轨迹(1952-1999)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于富业 管仲]“我他边界的消失”
·[冉小芳 左红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剪纸艺术调查研究·[何红艳]内蒙古剪纸艺术探究
·[曹贝贝]浅论剪纸的题材风格及传承发展·[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
·[魏甜甜]从“蔚县剪纸”到“京彩剪纸”·乔晓光:发掘乡村生活的文明故事
·[乔晓光]作为纸文明传统的中国剪纸·天才“剪花娘子”的艺术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