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田横祭海:海洋文明的陆地漫延
  作者:记者 陈振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4 | 点击数:11297
 

  海之梦想  序属阳春的冀盼

  “晨曦激荡着蓝色的梦想,春意花枝闹。”

  “时维三月,序属阳春”,田横古镇的渔民便开始了祭海准备。杀猪是少不了的,它是“选三牲”中最重要的一项。当地老者介绍,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肥越好,宰杀后,只留脖子上一撮黑毛(意为全猪),将猪充气后,脸抹胭脂,头戴红花,猪背上披挂一层形似渔网的板油脂皮,寓意是希望一网下去可捕到肥猪般的鱼。“每年好景随春来,四季财富如意至”,在周戈庄用于杀猪和贮存肉食的冷库大院里,记者见到如上一副春联。

  三牲还包括公鸡和鱼。公鸡要选个头大、勇猛善斗的红毛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最小要在三四斤以上,大的有十几斤重。祭海的前一天,备好三牲。

  蒸面馍同样不可或缺。面馍俗称大馒头,是山东沿海地区逢年过节时做的一种面塑。祭海前四五天,渔家媳妇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商议新一年面馍的别致花样,直到称心如意始动手制作。面馍大小不一,一般每个在三四斤左右,有仙桃馍、盘龙馍、圆花馍等多种。这些面馍用食用染料描绘出各种花样,生动形象、寓意丰富。田横镇每年都有出色的面塑作品被全国各地收藏,如今在厦门湄洲岛妈祖庙和青岛的天后宫内均摆有田横镇的祭海面塑。

  此外,祭祀前,还要请德高望重的人写“太平文疏”,为表虔诚,写时须净手,并燃香一炉。“风调雨顺,满载而归”之类的对联也要分别贴在渔船的头、尾和桅杆上。

  村东头的龙王庙在祭祀前会被打扫装饰一番,所需费用由各船户均摊。庙前的松柏门为重檐式,宽十余米,高约八米。先用木杆扎好框架,然后用新砍来的松柏枝装饰起来,松柏门上层悬挂有匾额,两边是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横额。松柏门不远处,则会搭建一个易拆卸的宽敞舞台。

  而插上龙旗,理好渔网,备齐柴油,列船待发,则是祭海节前必做的最后几道工序。

  从杀猪宰鸡蒸馒头,到扎松门、贴春联、挂灯笼;从敬香朝拜、唱渔家号子,到喊诵敬酒歌、开船远航,再到经营渔家宴、渔家旅馆、干鲜海货销售……田横老百姓成了节庆备受关注的“主角”,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引来记者和游人们“咔咔”的拍照声。

  海之微笑  渔商愉悦的集会

  “山醒了,海笑了,远方的客人来到了。”

  21日晨,不到7点,船户便把三牲等祭品摆出,放在广场近海处。当天是祭海的正日子,为了迎来好兆头,船户会赶个大早燃放大红的爆竹。这场“大猪头、大馒头、大爆竹”的原生态民俗风情,从20日至22日,3天里吸引了30万的游客纷至沓来。

  广场上,一块泰山石石碑成了游人留影的首选。20日上午,在石碑不远处不少游客发现了“唐僧师徒”的身影。当看到猪八戒原是一个戴着面具的老太太,手持佛杖的女唐僧竟扭着秧歌跟在身着黑色袈裟的济公身后,当地村民便知道:佛教秧歌队的联合演出又来了。这支秧歌队,来自即墨市段泊岚镇二村,由十几位信佛的老头老太组成。他们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会到附近的庙里义务演出,手扶条幅木杆的一位大妈说:“我们图乐,自己乐,大家也乐,不靠演出挣钱。”

  而21日晨,在“大肥猪”前留影的孩子们更是快乐。他们伸出手指,摆出各种姿势,另一只手则扯着猪耳或扶着猪鼻,任由大人们拍照。祭祀结束时,船户会将糖果和花生抛向空中,周围游人便纷纷来抢,乐成一团。在撤下自家供品时,一个怀抱财神的英俊少年,成为媒体镜头的焦点,他显然对被相机包围感到满意,笑出了声音让记者们拍照。

  最高兴的该是远近赶来的商贩。广场小吃摊位边有位“胖哥”,光着上身,手持一把羊肉串,在需要裹紧外套的清晨,用自创的舞蹈招揽顾客,同时大概也用来取暖吧。而卖气球的小贩,也因生意不错显得精神焕发。一个造价2角左右的气球,售价在1元以上。如果幸运,靠卖气球,一个小贩3天能赚上逾千元利润。

  这场文化盛宴,因民众广泛参与而热闹非凡,并成为百姓愉悦身心、增加收入的舞台。国际节庆协会总裁史蒂文先生说,一个节庆如果缺乏文化象征与特质,脱离民众与实际,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节庆。尤其是民俗节庆,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热闹,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如果赋予节庆过多的功利意义,老百姓难以成主角,很可能就变成了“高端峰会”。而源于民间的田横祭海节的主角是百姓。

  已不再出海的渔民后代,在陆地靠岸。田横祭海节,亦因现代媒体而漫延到远在千里外的内陆城市北京。漫延的海洋文明不会停泊。当对岸的韩国大量的商人到即墨投资,当祭海节上出现了或黑或白的异种肤色,人们明白:他们必将返程。

  而他们返程之时,将是田横祭海文化的长途远播之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3月24日08: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广西将大规模祭祀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
下一条: ·2009山西·介休中国清明(寒食)文化系列活动隆重启动
   相关链接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张瀛月]山东“煎饼”音变考·[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
·[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樊存常]孔孟故里山东济宁 梁祝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利用研究·[孙媛媛 刘宗迪 吴蕴豪 张超]山东地区民间星座知识调查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
·[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吕树明]当代山东民间冥途路引的使用研究
·“论道稷下:中国民俗学高峰论坛(2021)”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0年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招生启事·[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