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前,笔者曾在拙著《石与石神•石狮子:洪水的预言家》(学苑出版社,1994年)中写下这样的一段话:“石狮子眼睛出血,预兆城池将陷而为湖的传说,简括为陆沉传说,是洪水神话的一支和延续。”最近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促使笔者再作进一步思索。
陆沉传说与吴文化圈
陆沉传说,虽然在我国沿海一带有所流传和采录,但它应是吴文化圈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源远流长的传说类型。从本世纪30年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这种传说类型在吴文化圈内多有发现和记录。现根据这个主要流传在吴文化圈内的传说资料,略作归纳分析。
地处太湖之滨的嘉兴县,秦代或先秦时代就有陆沉传说流传。晋•干宝撰《搜神记》卷十三收入一则有当地地域特色的陆沉传说:
由拳县,秦时长水县也。始皇时,童谣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
有妪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缚之。妪言其故。后门将以犬血涂门,妪见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没县。主薄令干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鱼?’ 干曰:‘明府亦作鱼。’遂沦为湖。
魏郦道元《水经注》另据《神异传》引了此传说,并释曰:“《吴记》曰:谷中有城,故由卷县治也。即吴之柴辟亭。故就李乡,携李之地。秦始皇恶其势王。令囚徒十余万人,氵于其土,表以氵于恶名。改曰囚卷,亦曰由卷也。吴黄龙三年,有嘉禾生卷县,故曰禾兴。后太子讳和,改为嘉兴。《春秋》之携李城也。”⑴从干宝所辑录的传说中所引用的秦代童谣“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来看,陆陷传说的滥觞期,可能在秦代或早于秦代。“城门有血”作为陆陷的预兆,在当时已成为此传说类型的基本母题。
就记载的时间来说,干宝的记录并非陆沉传说的最早记载。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时期的著作《淮南子•亻叔真训》:“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所记本事即情节极其简单。到东汉高诱作注,才将历阳陷湖传说大体勾勒出来:
昔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二诸生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谓妪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北山,勿顾也。自此,妪便往视门阃。阍者问之,妪对曰如是。其暮,门吏故杀鸡血涂门阃。明旦,老妪早往视门,见血,便上北山,国没为湖。与门吏言其事,适一宿耳。一夕,旦而为湖也。勇怯同命,无遗脱也。
历阳陆陷传说,被后出的各种志异笔记类书多所引述。历阳在今安徽省和县,县治现在还称历阳镇。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注曰:“有注云:汉明帝时,历阳沦为湖。”⑵汉明帝刘庄即位时在公元58年,退位时在75年。和县与含山县为邻,其湖在和县称历湖,在含山县称麻湖。其地望在太湖之西,巢湖之东,与南京、湖熟一带相去不远。据考古发掘,含山凌家滩新时期时代墓葬中发现的玉版,其正面,围绕着中心刻有两个大小相套的圆圈。⑶如果像有的学者所说的,这两个圆圈象征着太阳的话⑷,那么,含山一带居住的族群,与生活在浙江余杭的反山、瑶山,嘉兴的马家浜、双桥,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上海青浦的福泉山、松泽等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族群一样,都是太阳崇拜的子孙⑸,它们应是有着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特征的族群。把和县、含山的古文化看作是先吴文化,大概是说得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