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唐代陇上有民间说唱 看曲艺志了解甘曲艺史
  作者:记者 肖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19 | 点击数:9548
 

  
      新华网甘肃频道3月18日消息 据兰州日报报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国家组织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大型艺术方志丛书的编纂,不仅彻底改变了曲艺“有史无书”的贫困面貌,而且为曲艺学的真正确立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学术基础。去年11月出版的《中国曲艺志·甘肃卷》,同样带来了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填补了省内三大空白,还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说唱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理论支撑;纠正了理论界、史论界对曲艺中原来的许多谬误,证明了甘肃特色文化积淀的丰厚和历史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曲艺志》总编罗扬、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以及《中国曲艺志·甘肃卷》主编徐枫。李松表示:“文化的传承,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应只是整理收藏如此简单。集成工作者呼吁,只有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使其在新的土壤里继续生存,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生命生生不息。”对《甘肃卷》的编撰完成出版,今年80岁高龄的罗扬表示,《甘肃卷》是《中国曲艺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

      填补空白:甘肃卷为我国唐代曲艺正名

      《甘肃卷》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之一,由《甘肃卷》编辑部历时18年没有借助任何省外力量独立完成,全书共计109.5万字,目前为全国第二大卷,西北第一大卷。

      《甘肃卷》填补了“三大空白”。据徐枫介绍,这三大空白具体是:其一,《甘肃卷》填补了我国唐时期曲艺史志及文本、文物、理论的空白。《甘肃卷》在编纂过程中,得益于莫高窟文献的实惠和佐证。莫高窟第十六窟发现藏经洞,出土大量遗书证明了敦煌在唐时期就有了民间说唱,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其二,《甘肃卷》填补了甘肃没有曲艺类史志的空白。甘肃是民间曲艺资源大省,各民族在甘肃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民间说唱艺术。但是,至20世纪末,关于甘肃民族民间曲艺的论述和专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有些专著也只是从一个专业角度对某一个曲种形式进行研究,而系统地、科学地将甘肃民族民间曲艺从历史渊源、沿革、流变过程、分布地域、文本、音乐、表演形态、舞台美术、机构设置以及传承关系综合性地加以叙述只有刚刚出版的《甘肃卷》。其三,《甘肃卷》填补了甘肃少数民族民间曲艺理论及史志的空白。生活在甘肃的藏、回、保安、东乡、蒙古、裕固、撒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为甘肃的曲艺曲种的创造、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杰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对甘肃各兄弟民族的曲艺形式及曲艺形态很少有人问津,甘肃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说唱活动见诸于理论的不多,更不系统。《甘肃卷》对上述少数民族的民间曲艺活动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为今后研究甘肃的少数民族民间曲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盘清家底:甘肃卷涵盖了126个曲艺曲种

      甘肃是民族民间曲艺资源的大省,其原因有二,一是甘肃民族民间曲艺的历史源远流长,二是民族民间曲艺品种繁多。《甘肃卷》所收录的一百多个曲种,其中甘肃本地曲种有78个,外来曲种在甘肃有影响的有48个。据了解,《甘肃卷》中最有价值的发现为,以甘肃本地古代曲种主要以"转变"、"敦煌曲子词"、"说因缘"、"唱词文"、"说话"、"诵赋"为代表。其中,"唱词文"对以后诗赞系的鼓词影响深远,是曲艺中鼓曲类曲种(如大鼓、坠子等)的先河,"说话"则是今天评书的鼻祖,"诵赋"对后世形成的快板或快书有一定影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3月18日

上一条: ·[梅芹]一次成功的田野调查
下一条: ·[万建中]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叙事方式
   相关链接
·[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
·[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楼竹君]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的当代功能探析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黎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实之辨
·[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
·[张盼盼]东阳道情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
·[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荣新]“戏中有画、画中有戏”:戏出纸扎与戏曲艺术形式的结合与转换
·[莫非]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生存与传承发展探析·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闭幕 近19万观众感受“沉浸式”戏曲艺术魅力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9月在济南举行 131个曲艺项目将亮相·[周敏]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通知·[祝鹏程]曲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