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迈克尔·欧文·琼斯]感受形式,渴望创造,需要表达
——家居、工作场所和圣殿中的艺术和审美
  作者:[美] 迈克尔·欧文·琼斯   译者:游自荧 张举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8 | 点击数:14963
 

 
[摘要]艺术和审美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得到自我体现,普通人不可遏制地要把寻常的东西变得与众不同。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创造的渴望和表达的需要。探讨审美行为怎样以及为什么大量存在,探讨其结果是什么,都需要关注日常生活。

[关键词] 民间艺术;审美形式;日常生活;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 K8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6)02-0064-08   


 
在本文,我将运用以前论述过的“物质行为”的研究方法。基本上,这种方法聚焦于个人、行为、行为的结果以及在特定场景下(“场景事件”)个人与他人的互动。其目的不仅旨在探讨物品本身——包括它们的本质、它们的创造、它们的用途——还旨在探讨创造这些物品的人,以及从物品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意义。在文中我也将继续探讨以前阐述过的民间艺术的概念——不仅指在地理、语言或文化上与主流社会隔离的人们所创造的物品(对于这些行为和产品,我有过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参见:琼斯,1989/2000:115-141),也指事实上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统审美行为(图1)。
这些活动是发生在家里、工作场所,还是宗教环境中并不重要;对于传统和审美的关注一直以来似乎都很明显。下面我就举一个个人的例子。我是在堪萨斯州威奇塔(WICHITA)附近的乡村长大的,我的父亲和其他农民都很敬佩他们的邻居戈登。戈登对于种植庄稼的时机有着准确而神奇的把握,为此收获了极多的小麦和高粱作为奖赏。他种植庄稼有着超乎寻常的精确度。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他半英里长的田地里,吐露新芽的庄稼一排一排都是笔直笔直的。因为他成排的庄稼都与公路垂直,每一位过路人都会目睹到他的成就并由衷发出赞叹。我们的田地在马路对面,我的父亲只是部分时间务农。他费了很大劲,可是每一次播种或耕作,不是这儿歪了,就是那儿斜了。他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常常大声咒骂,绝望地摇着头。有一年他把庄稼种得与道路平行,省得路过的人不公平地将他弯曲的排排庄稼与戈登笔直的庄稼相对比。父亲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他是以田地宽的一边做参照来种植庄稼,而不是以田地长的一边,所以他不得不经常调转拖拉机头,拖拉机被父亲调转头的次数比正常先播种后耙地拖拉机被调转头的次数要多出一倍,而且在每一个转弯的地方都有一些种植空间被浪费。
我父亲在耕作技术上的不足由他日常在威奇塔市的工作中得到了补偿。虽然他讨厌在飞机厂工作,梦想成天务农,但他仍然是一位一流的工人。根据飞机订单的不同,工厂有时安排他在工具计划编排办公室工作,有时安排他在制造车间工作。在工具计划编排办公室,他负责设计工具(是那些需要制造零部件的工具)的图样;在制造车间,他操作一个落锤——把焊接的金属板锤平以制造机翼。焊接是一门艺术,锤打也是。我父亲常常面对一块精美的焊接物兴奋不已。哪怕交给他的物什十分平常,但是他也会想方设法把它做成手工精巧的机翼部件。
19世纪美国和英国艺术和工艺运动的倡导者也许会惊奇地发现,审美感知和个人艺术会存在于一个现代工厂之中。当今几乎没有评论家和美学家关注农场或工厂,更别提住家了,其实正是这些地方体现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对形式完美性的感知,而那些评论家和美学家却只知道死守文艺复兴时期“形美艺术”(LES BEAUX ARTS)的概念。正像詹姆士·怀斯特(JAMES WEST)1945年在《美国普林威尔》一书中描述密苏里州的田园生活时所写的:“人们羡慕布置整洁的住房,羡慕新漆的、洁净的室内……农民最羡慕的就是笔直的犁沟。”(怀斯特,1945)
我的观点是,艺术和审美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得到自我体现,而不只是在画室和画廊中。普通人似乎不可遏制地要把寻常的东西变得与众不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创造的渴望和表达的需要。探讨审美行为怎样以及为什么大量存在,探讨其结果是什么,都需要关注日常生活——而当艺术被当做是专家的术语时,日常生活经常被忽视。
我的一位不从事民俗研究的同事将我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去观察”的领域。民俗学者极其关注人们自我表达的方式,极其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发展的习俗和传统,极其关注人们在工作、居家和休闲时彼此之间互动之际所制作的东西以及他们的行为。在我所教的民间艺术和审美的课程的第一堂课,一开始,我会先以个人的经历来说明传统(行为上的延续性与一致性)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美化形式的尝试。具体说来,就是在洛杉矶我的住家附近人们安排垃圾桶的方式。在搬到这个小区之前,我们一家人都不把选择和摆放垃圾桶作为生活中的重要事情。这可能是因为,在我以前居住的小区,垃圾桶都被放在小巷里:人们看不见,也想不到(图2)。但是,在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垃圾桶放在住所前面的大街上。我的很多邻居都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把垃圾桶和垃圾盒摆得好看。意识到垃圾桶和里面的垃圾在视觉和触觉上种种不同的特质,他们以有节奏的方式巧妙地处理这些材料,创造出诸多结构形式——这些形式用来作为评定优劣的标准,正像弗朗茨·博厄斯1927年在《原始人的艺术》中所指出的那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迈克尔·欧文·琼斯]什么是民间艺术?它何时会消亡
下一条: ·[考夫曼]亨廷顿的意义
   相关链接
·[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