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的农业文明由于农民生存状态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民不再单单依靠土地种庄稼生产粮食,出现了专门或者主要经营果树的果农、种植蔬菜的菜农。尤其是近25年来,大量的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城务工,粮田或由老弱病残者耕种、或弃之荒芜、或进行流转,致使农耕土地面积正沿着“坡上退向坡下、山区退往平原、平原退让城市”的趋向急剧萎缩。山东半岛经济建设战略目标中有两个“第三”:一曰“打造中国第三城市群”,二曰“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又提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基地,最终将山东半岛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极有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在实现“中国第三城市群”的战略里,引导人口向半岛城市群地区聚集,促使人口城镇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也容易导致农业人口尤其是能够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的减少。农民进城、土地流转和机制缺陷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打乱了农业文明的步伐,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是农业大国的国家,农业地位却越来越低,与现代文明形成强烈反差。当然,这绝不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过程中的那种必然的现象。因为工业国并不是工厂国,农业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民生大计,除非这个国家没有可耕种的土地。这是题外话。
山东半岛的海洋文明则借助工业文明迅速提高,工业文明为海洋科技构筑了腾飞的平台。虽然河姆渡文化证明中国海洋文明在7000年前就有了发育,原始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都奠定了海洋文明的基础,但是海洋文明的成熟还是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后,尤其是港口的建设依靠工业文明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及集装箱港口出现之后。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对海洋的全面开发和利用,使海洋文化在传承中始终带着工业文明的成果和色彩。有人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现在世界各海洋国都在制定或调整海洋战略,甚至并不是海洋国的国家也在研究海洋战略,这似乎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就半岛地域而言,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战略实际上是在依托海洋,可以看成是一种海洋战略。这既是充分利用地理和区位的优势,也是在经济全球化格局里一种明智的自我定位。海洋文明的主要标志是船舶的排水量和码头的吞吐量以及远洋能力。据悉,山东半岛将在今后5年里用530个亿投入港口建设,构建以半岛港口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沿海港口发展的意见》,定位主要港口功能,形成以青岛、日照、烟台三大港口为主枢纽港,以龙口、威海港为地区重要港,以潍坊、蓬莱、莱州等中小港为补充港的港口群,将半岛上属于山东省辖域的近3000公里的海岸线上的26个港口,合理进行功能和资源配置,形成以港兴市的战略趋势。同时,造船工业、航道建设、海洋运输、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上贸易、海洋矿产,都将协调发展。海洋战略将成为山东半岛发展的主要战略。“城市群”是一种模式,“第三极”是一种目标,最根本的是战略。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这种战略只能是海洋战略。当然,在本国地域范围里,山东半岛是海洋文化特征非常鲜明的地域,但与黄海彼岸的日本和韩国相比,山东半岛的海洋文化带有非常浓郁的内陆性,这是山东半岛实施海洋战略的文化制约。
分析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趋向的外在依据是周边文化的介入和异域文化的渗透。历史上周边文化对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产生影响的主要有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和中原文化等,然而由于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强势渗透力与影响力,特别是儒家文化深入而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周边文化对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的影响和渗透是比较弱微的。可是如今的情况大不相同,现在周边文化的影响和介入不再因传统强势的齐鲁文化和儒家文化而难有作为。人们开始理性地认识齐鲁文化和儒家文化,对齐鲁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历史局限进行批判。当然,这种批判也存在着由于经济环境里价值取向过于物质化而导致的片面性。现阶段周边文化的影响和介入主要来自山东半岛的经济腹地,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崛起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对山东半岛地域文化有很强的介入性和渗透性,对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况且山东半岛所效仿或者说挑战的正是长江三角洲,有自身的趋同性。我们喜欢济南,我们也喜欢上海,但是从地域文化学的角度上讲,我们绝不喜欢上海式的济南,也不喜欢济南式的上海(当然,人们会一致认为,上海永远不会是济南式的)。
在一个时期内,异域文化的影响既来自远程的欧美,也来自近邻的日韩。日本是岛国,而且是酷似海马的岛国,是典型的海洋国家。韩国是半岛国家,由于国际政治的原因,北纬38度线成了这个半岛国家连接内陆的鸿沟,因而这个半岛国家实际上也是个岛国。这两个国家都是依靠海洋振兴经济,它们都有世界著名的港口。日本有千叶港、东京港、名古屋港以及大阪、神户、北九州等港口,韩国有釜山港和仁川港等港口。在最新世界港口排序中,釜山港为世界第五大港。然而它们虽有著名的港口,却没有辽阔富饶的经济腹地,这就注定了日本和韩国在世界范围里的特殊的地域文化。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韩国投资的企业近万家,总投资额上百亿美元,来自韩国的务工人员有10万之众。街头的广告招牌大多是中韩两国文字共用,有的街巷甚至完全使用韩国文字,身临其境犹如踏进韩国国度。
山东半岛的经济战略,由于地理和区位的因素而具有鲜明的国际针对性。随着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合作,山东半岛的地域文化将受到日本和韩国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将会出现山东半岛地域文化和日韩文化的深度混融。在传统文化里,日韩文化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甚至就是儒家文化成分,但是在现代文明里,日韩文化更具有国际内涵。因而这种混融对山东半岛地域文化更具渗透力,甚至有悟彻性的导向作用。
在全球文化的格局里,在日韩文化的介入和影响下,山东半岛地域文化的传承将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凸显海洋文化、融合周边文化、兼容日韩文化、趋同世界文化,这是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的基本趋向。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和把握这种趋向,既要保证山东半岛地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广泛兼容异域文化的优秀成分,又要保护自身文化的传承安全。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