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以来,进入国家名录和推荐名单的神话和传说项目已达29项51个流传与保护地区,涉及的申报省市和项目保护单位计有:
北京
(3项)
|
山西
(4项)
|
河北
(1项)
|
山东
(13项)
|
江苏
(4项)
|
浙江
(14项)
|
河南
(6项)
|
湖北
(6项)
|
湖南
(1项)
|
陕西
(1项)
|
长城传说(延庆县)
|
董永传说(万荣县)
|
孟姜女传说(秦皇岛市)
|
孟姜女传说(淄博市)
|
董永传说(东台市)
|
梁祝传说(宁波市)
|
梁祝传说(汝南县)
|
董永传说(孝感市)
|
孟姜女传说(津市市)
|
牛郎织女传说(西安市长安区)
|
永定河传说(石景山区)
|
牛郎织女传说(和顺县)
|
|
梁祝传说(济宁市)
|
梁祝传说(宜兴市)
|
梁祝传说(杭州市)
|
董永传说(武陟县)
|
屈原传说(秭归县)
|
|
|
杨家将(穆桂英)传说(房山区燕山特区)
|
杨家将(穆桂英)传说(山西大学)
|
|
牛郎织女传说(沂源县)
|
白蛇传传说(镇江市)
|
梁祝传说(上虞市)
|
木兰传说(虞城县)
|
王昭君传说(兴山县)
|
|
|
|
尧的传说(绛县)
|
|
秃尾巴老李传说(即墨市)
|
董永传说(金坛市)
|
白蛇传传说(杭州)
|
创世神话(济源市)
|
木兰传说(武汉市黄陂区)
|
|
|
|
|
|
秃尾巴老李传说(文登市)
|
|
西施传说(诸暨市)
|
盘古神话(桐柏县)
|
炎帝神农的传说(随州市)
|
|
|
|
|
|
秃尾巴老李传说(莒县)
|
|
济公传说(天台县)
|
盘古神话(泌阳县)
|
炎帝神农的传说(神农架)
|
|
|
|
|
|
秃尾巴老李传说(诸城市)
|
|
刘伯温传说(青田县)
|
|
|
|
|
|
|
|
陶朱公传说(定陶县)
|
|
刘伯温传说(文成县)
|
|
|
|
|
|
|
|
鲁班传说(滕州市)
|
|
徐文长故事(绍兴市)
|
|
|
|
|
|
|
|
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
|
|
观音传说(舟山市)
|
|
|
|
|
|
|
|
麒麟传说(巨野县)
|
|
黄大仙传说(金华市)
|
|
|
|
|
|
|
|
崂山传说(青岛崂山区)
|
|
徐福东渡传说(象山县)
|
|
|
|
|
|
|
|
董永传说(博兴县)
|
|
徐福东渡传说(慈溪市)
|
|
|
|
|
|
|
|
|
|
西湖传说(杭州市)
|
|
|
|
|
中国是个传说大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传说被创作出来和流传。民众中流传的民间传说,是难以用精确的数字来表达的。据统计,从1984年起为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而开展的普查,前后持续了五到十年,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在普查中收集到的民间故事,数量达184万篇。[1] 这个统计数字指的是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和民间传说在内,如果以传说、故事各半的比例把传说单列出来,传说总有90万篇之巨。传说既是人们娱乐解颐、丰富知识、提升审美情趣的深入浅出而又富于想象的民俗文艺形式,又是传授人生经验、伦理道德、历史事件、治国安邦、讴歌英雄伟人的知识宝库。那些以历史上的各类出众人物(包括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工匠大师、宗教职业者等)为主人公的传说,学术上称做人物传说。那些围绕着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特别是那些充满了神奇色彩和震撼人心、壮怀激烈的事件,总会被附会成传说,学术上称做史事传说。民众也喜欢赋予目力所及的山水草木等自然景观、庙宇建筑、园林宫观等文化遗存等以传说的形式,学术上称为风物传说或地方传说。各种风俗习惯,也多有传说相随,学术上称为风俗传说。原始神话中那些具有神格的神?o(或英雄)人物,如已经进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推荐名单中的“尧的传说”、“炎帝神农的传说”等,还有黄帝、颛顼、帝喾、舜、鲧、禹等,也往往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遭遇“历史化”,而由古老的神话变成民间传说。此外,还有动物传说、植物传说、工艺传说,也都各具异采和内涵,特别是那些动物故事中的角色,有的可能是某些族群远古时代的图腾祖先,有的可能是原始神话中给人类带来粮食、火种和智慧的“文化英雄”,隐藏着宝贵的远古信息和特殊的社会功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作为民间文学的基本形式和类别之一,民间传说是亿万民众(主要是农民群体)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文艺形式和知识宝库,在民众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和娱乐作用,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只要农村聚落这种居住形式仍然存在,只要有可供群众交流的场合,或炕头,或地头,或场院,或戏楼,只要稍有闲暇的时间,就会有讲传说故事和听传说故事的活动。讲听传说故事是亿万民众所创造和享有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它如同一条滔滔的江河,永不枯竭地流淌着,与被统称为民间文学的神话、故事、歌谣、史诗、小戏、小曲、谣谚等一起,成为拥有最为广大的创作主体和受众的“国学”。
对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3亿人口中流传的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而言,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这29个项目、53个保护单位,实在是微不足道了,远远不能反映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传说全貌之于万一,像一些妇孺皆知的传说,人物传说如文圣人孔子的传说、武圣人关公的传说,风物或地方传说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五镇的传说,母亲河黄河、长江的传说,等等,都还没有引起有关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我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批得到国家保护的民间传说,仅此一点堪可使我们得到些许的安慰。经过五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锤炼,省市(地)县文化主管部门及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也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相信更多的流传于民众口头上的民间文学各类题材和民间文学讲述者、演唱者、传承者,会在国家、省(市)、地(市)、县不同层面上得到保护。
从上述情况看出,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民间传说在各地的广泛流传以及因其赖以存在的农耕文明条件的逐渐丧失而导致的急剧衰微趋势,另一方面,通过申报省级名录和国家级名录加以保护以及实际上进入名录的民间传说数量甚少,仅有29项51个保护地,就省市自治区而言,仅有10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的1/3弱,还有21个省市自治区连一项都没有申报或进入名录,实际进入保护名录的数量与民间社会的贮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状况,不能不使人们对民间传说的衰微状况仍然没有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工作的领导者的应有的重视感到忧虑,尽管进入省级名录和国家级名录仅仅不过是保护工作的第一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