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非遗大展现场:彰显民族独特气质
——200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报道二
  作者:吴艳 贾兴鹏 马衣努·沙那提别克 付黎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3 | 点击数:16972
 

  

普布次仁 米玛

  铜作

  西藏拉萨藏族锻铜技艺

  展演人:普布次仁   米玛

  展台边坐着两位藏族匠人,黝黑的皮肤,好看的藏袍,不时用藏语低声交谈着。当记者走近他们时,匠人面微笑起身相迎。展柜里摆放着酥油灯、转经筒等煅铜制品,展台上没有工具。由于机场安检扣下工具,所以他们不能现场展示制作过程,只能坐在那里,他们都说很遗憾。雕刻师叫普布次仁,打铜匠叫米玛。14岁就从师学艺的普布次仁告诉记者,他和米玛大概每人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生意很好,生活无忧。他说定做煅铜制品的人很多,主要是国内外游客、寺院。他们现在带了30多个藏族徒弟,手把手地教,为的是不让藏族传统手艺失传,也期待更多的藏族同胞学会这门手艺。他们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这门手艺的深厚感情。

 

 

冶洒力海(左)

  铁作

  甘肃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展演人:冶洒力海(左)

  冶洒力海是家族腰刀锻制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传统的腰刀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工序多者达80多道。

  保安族腰刀以锋利著称,有的甚至可以削铁如泥。遇有喜庆节日,保安族男子穿戴礼帽、翻领大襟长袍,束腰带、挂腰刀,足登高筒厚靴,显得威武潇洒。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用品。但如今,保安族腰刀的传承面临诸多困难:市场变得狭窄,手工的腰刀贵,人们不愿意花高价购买。在保安族地区相继建起多家民族刀具厂,添置了新的设备,组织批量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技艺由原先的手工操作渐渐向半机械化发展,传统技艺出现了传承危机。“如果儿子不学就收几个徒弟,总得有人继承这门手艺吧。”冶洒力海有些担心地说。

 

 

张禄麒

    陶瓷

  贵州布依族牙舟陶器烧制技艺

  展演人:张禄麒(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展台前的布依族青年张禄麒很是忙碌,他是贵州牙舟陶器烧制技艺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发展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平塘县牙舟镇是布依族和苗族的聚居地,制陶艺人们将自己的民族特色如图腾崇拜、风俗信仰等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烧制出来的陶器制品别具一格,深受人们喜爱。这些陶器在牙舟地区广泛使用,如饭碗、酒杯、茶杯、还有储存粮食的容器。现在,牙舟陶器更是作为精美的工艺品在世上流传。对于传统制陶技艺的继承发展,张禄麒没有担忧,牙舟镇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了手工制作课程,学生们很小就开始学习制陶技艺。“我们的力量很强大啊!”张禄麒笑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2-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遗大展现场:传承民间手工技艺
下一条: ·非遗大展论坛:在生产中保护──“非遗”保护的新概念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