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非遗大展现场:彰显民族独特气质
——200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报道二
  作者:吴艳 贾兴鹏 马衣努·沙那提别克 付黎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3 | 点击数:16528
 

  

杨光宾

  银作

  贵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展演人:杨光宾(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控拜是一个地处黔东南雷山县的苗族寨子,曾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以银匠数量多、手艺精出名,杨光宾就是从这个村子走出来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人。

  杨光宾13岁跟随父亲学艺,15岁便出师并带徒弟。这门手艺现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家族传承,杨光宾成立了传承基地,带有16个徒弟,他的儿子也是其中之一。他高兴地转述儿子的话:“我什么也不去干了,就跟着你学手艺。”

  但杨光宾还是忧心忡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来学这门手艺的人并不多,我想多带些学生。我们苗族的传统技艺一定要保留好,一代代传下去,展示给世界。”

 

勒古伍拉(右)(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乃古子日(左) 乃古沙鬼(中)

  四川布拖彝族银饰锻制技艺

  展演人:勒古伍拉(右)(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乃古子日(左)  乃古沙鬼(中)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享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称,有不少民间银饰工艺的能工巧匠,勒古伍拉就是其中的代表。乃古子日告诉记者,彝族银饰锻制技艺一般采取父子相传的方式,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到勒古伍拉,已经是他们家族的第12代了。彝族人“以银为贵”,几乎每个彝族人都有自己的银饰,爱美的彝族姑娘更是有精美的各种银饰品,一到节日,甚至会把所有饰品都戴上。 

  现在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喜欢彝族银饰,很多人会购买,因此做银饰的手艺人不会有生计问题,可以专心地制作银饰品。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和发展,乃古沙鬼显得很有信心。

龙米谷

  湖南凤凰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展演人:龙米谷(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头戴蓝白相间的头巾,身着浅灰格子的短褂儿,面对记者,苗族老人龙米谷有些拘谨。

  龙米谷是湖南省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人,12岁便跟随父亲学艺,现在龙米谷的儿子也成了他徒弟,延续着父子传承的传统。

  龙米谷现在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苗族银饰,每个月有6天要去赶场(即赶集)。他说每次赶场,东西很快就卖光了。虽然销路很好,但是制作银饰是一项繁杂而辛苦的工作,龙米谷每天平均要工作8个小时,不过他说:“能让大家看到我们苗族也有这么漂亮的饰品,也有流传下来的艺术,我就很自豪。” 

  龙米谷很遗憾没有带更多的展品来北京,他说如果下次还有机会,一定带多一些,让大家都看到苗族文化的精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2-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遗大展现场:传承民间手工技艺
下一条: ·非遗大展论坛:在生产中保护──“非遗”保护的新概念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