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潘鲁生]正月十五,赏花灯
  作者:潘鲁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6 | 点击数:6075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老百姓叫过十五、过小年。它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继春节之后,又一个热闹的日子,春节期间多忙于走亲访友,未得闲暇与家人同乐,元宵节正是与家人合欢的时刻。这天有祭太乙神、吃元宵、看花灯、打灯谜、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的习俗,其中以看花灯最为流行。家家团圆、看花灯、舞龙灯,好不热闹,各地都有旱船、高跷、秧歌等游戏杂耍举行,大人、孩童一起狂欢,堪称中国的“狂欢节”。正月十五月圆人也圆,在传统社会中,女孩子平日不允许出门,只有踏青、看花灯及其他大型民族节日时才有机会出门玩乐,同时这天,男女青年也可以自由往来,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灯节一般是正月十三称“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可以正式赏灯了。各家门前点起彩灯,彩灯花样繁多,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有形态各异的散灯,如龙灯、马灯、狮子灯等,有端庄华丽的牌坊灯,也有内容连贯的套灯、变化莫测的盒子灯。其中套灯内容丰富,常表现戏曲故事情节。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盒子灯,是一种大型迭套灯,灯中套灯,一盒多达15种,夜间放灯时,人们用长杆挑起,然后将导火线点燃,于是,一套套灯便有节奏地跳出盒子,悬在空中,惹人喜爱。有的地区,几家合扎一个龙灯,夜间走街穿巷耍龙灯。在赏灯的过程中,猜灯谜也成了启迪智慧与逗乐的重要活动。


  元宵节是由旧时多种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它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最初,元宵节有祭太乙神的习俗。其由来可追溯到商代。商汤,姓子,名履,字汤,因其在位期间推行善政,深受人们爱戴,死后被尊为“太乙”,人们把东方(商部落发源地)的一颗星命名为“太乙星”,虔心祭祀。太乙,又称太一、泰一、大乙。据《星经》记载,太一神是东方的一颗主星、一位主神。在中国传统神话谱系里太乙神即太乙真人。汉代每年正月的第一个辛日要在甘泉宫祭祀太一,期间要“举明灯”,后来将活动逐渐固定在正月十五。 

(悬挂谜语的彩灯)

  东汉道教产生以后,将正月十五看做天官诞辰之日。这天要燃灯祭拜天官,以求“天官赐福”。后来佛教传入,认为每年正月十五大神变,有僧众云集仰瞻佛舍利放光雨花的习俗,是参佛吉日。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皇宫和寺院在正月十五要“燃灯表佛”。这些仪式由宫廷、寺院传入民间,形成了正月十五观灯赏灯的盛会。

(彩灯)


  汉魏以后,历朝历代都要隆重举行元宵节。唐代规定元宵节为三天,当时花灯制作精美,规模相当庞大,“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朝野佥载》),再如洛阳时况“自禁门望殿门,皆设蜡炬,……洞照宫室,荧煌如昼……为灯楼十二间,高百五十尺,悬以珠玉金银,每微风一至,锵然成韵,仍以灯为龙凤虎豹腾跃之状”(《云仙散录》)。到了宋代,元宵赏灯作为一项制度正式规定下来,成为举国欢庆、官民同乐的重要日子。明太祖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将赏灯日期规定为十天。清朝建立后,取消了宫中赏灯的习俗,尽管将灯节时间规定为三天,但民间赏灯习俗依然兴盛。清代扬州花鼓戏中一出《瞎子观灯》部分,详细记载了当时花灯的盛况:“正月十三正上灯,土地庙前牵桅灯,十五元宵闹花灯,狮子盘球滚龙灯。有钱人家没子孙,吹吹打打送张麒麟送子灯。小把戏,要龙灯,满街都是玩灯人。拿的是猴子灯,骑的是跑马灯,挑的是花篮灯,推的是绣球灯,拖的是兔子灯,背的是花鼓灯,抬的是轿子灯,拎的是金鱼灯,墙上挂的是走马灯,头上套的是狮子灯,堂屋里挂的是张仙送子灯。正月十八落了灯,又是迎神赛会灯。”
 

 

  文章来源:潘鲁生的博客 2008-02-20 14:59:0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尹玉泉]今夕何夕春灯明 月散瑶光满禁城
下一条: ·千灯古镇探人文之光
   相关链接
·[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石子萱]试析兰州市区正月十五“跨火堆” 仪式
·[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
·[萧放]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多彩民俗闹元宵
·上海朱泾花灯的活态传承·[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
·[萧放]元宵节极简史·[王英娇]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
·[王娜娜]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花灯研究·[王海娜]佛山地区开灯习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