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舞起高龙闹元宵
——国家级“非遗”闪亮登场
  作者:蒋太旭 陶冬严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5 | 点击数:18264
 

 
李光明:练就高龙绝技
 
41岁的李光明是龙阳村掌握“口衔齿托”舞龙绝技的第一人。
双膝跪地,将茶杯粗的竹篙衔在嘴里,他能用牙齿和嘴托起数十公斤的高龙龙头,坚持七八分钟不倒,且身体还会随着锣鼓声富有韵律地抖动,做出各种惊险姿势,让人看得目瞪口呆,据说在整个武汉地区能有此“神功”者廖廖无几。
李国令介绍说,这套“口衔齿托”绝技也是李光明首创。
高龙的特殊结构也就决定了其舞龙技巧不同于其他品种,高龙“复出”之初尚无此技,大约在1993年,他们设计了这一动作,但无人能完成。当时李光明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但其父辈却是玩龙高手。为练此功,他潜心苦练,连下门牙也被“挤掉”了两颗,一年后艺成。
按习俗,高龙每年的重量都会增加。李国令说,刚开始龙头仅三四十斤,今年已增加至51斤,这一神功的难度也逐年增加。
春节前,记者在龙阳村菜场采访正在卖鱼的李光明,询问其练功诀窍。他笑着露出缺齿说:要舞好龙不仅要有力气,还要苦练技巧,尤其是要学会掌握平衡! 
 
高龙的禁忌与象征
 
高龙从购料、起扎、制扎,制作和观光者在言语上必须避讳凶、杀、死等字眼,心地要诚笃,语言要醇和。
按旧俗,凡舞高龙者(单位或个人)连续舞3年须隔歇3年之后再舞之。其高龙的尺寸、重量、高度每年必须递增,大一寸,重一两,高一寸,这就是传统习俗所定之规矩。
高龙一经开光,即为神灵附体之躯,开光时人人祈福并许愿,以敬虔诚之心,还愿在升天之时,也是抢福之时。 (文/陶冬严)
 
高龙的开光与升天仪式与其他传统祭祀一样,起扎开光(现身)与焚烧抢福(升天)都要举行十分庄重肃穆的仪式。而且必须在水边进行起扎,开光之时要列摆供案,上奉牛羊之首,举行大祭,辅之青新瓜果。其间,由位尊年长者举号灯吟唱诵词,表达心愿,众人和之,或拱手,或跪叩,或扬臂呼应。
到了正月十五晚(尽兴之后,实际上是正月十六凌晨,)仍在湖边举行请龙升天入海仪式,再次吟唱一番,再持火把点化。不论男女老少、尊卑贵贱均合掌叩首,祈求神龙赐福。高龙通体化为火龙之时,即为“抢福”之时,众人皆不畏火烤,争先恐后“抢福”。
高龙的每一部分均与“福、禄、寿、禧”应对。比如,抢到龙珠者,吉兆财源广进,珠宝盈门。谁能分享龙须,吉兆长寿永年,添丁加口,子孙满堂。抢到彩珠者,吉兆官运亨通,婚姻美满……乃至高龙的每一片鳞甲都会给每一位抢福者带来福气。(文/陶冬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2009-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梅联华]赣傩面具赏析
下一条: ·青田鼓词 走出“深闺”入耳来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