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锡诚]陆沉传说试论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4 | 点击数:19021
 

 

历史学家徐中舒认为:“此老妪与陷城,与历阳之都一夕为湖极为相似,当为同一故事之转变。其说旧木为枕,当亦由空桑说(即指伊尹传说--引者注)推衍而来。又小蛇头上戴角,乃古所传虬龙之形。此当为古代南方民族之图腾。”⒃他的这个论断是不无根据的。
历阳沉没为湖的传说中,城门阃有血为洪水徵兆,在梁代任肪《述异记》的记述里便变成了石龟眼睛出血:
 
和州历阳沦为湖。昔有书生遇一老姥。姥待之厚。生谓姥曰:“此县门石龟眼出血,此地当陷为湖。”姥后数往视之。门吏问姥,姥俱答之。吏以朱点龟眼。姥见,遂走上北山。顾城遂陷焉。今湖中有明府鱼奴鱼婢鱼。
 
同一个事件,同一个传说,在这本书里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此县门石龟眼出血,此地当陷为湖。”“城门阃有血”变成了“石龟眼出血”。石龟成了这个传说中的主人公。其实,在任肪的著作之前出现的晋.干宝的《搜神记》里,石龟就已经开始代替门阃而成为这类传说的主角了:
 
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告实。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卷二十)
 
 石龟怎样成为陆沉型洪水传说中的洪水预言家的呢?
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史上,从殷商起,龟与龙、凤、麟一起,被认为是四灵之一。龟在古代一向被视为长寿动物,而又具有特殊的灵性,所以龟甲通常被用于占卜。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说:“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筮龟,不易之道也。”无论是部落或族群间发生战争,还是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事先都必须举行占卜决定行止。“灼龟观兆”,即用火灼烧龟甲,观看被烧的龟甲的裂纹,来占卜吉凶福祸、决定或行或止,乃是通常的手段。古人还认为龟是负驮河图的灵兽。《河图》曰:“天与禹洛出书,谓神龟负文列背而出。”河图洛书现,则天下太平盛世。龟逐渐被神化。统治者们为了追求江山永固,而把象征着权力和功业的记功碑放到了石龟的身上,希望有石龟的驮载,千秋功业,永垂不朽。有些地方的石龟,雕刻它的主人为了加强其神性,甚至把象征皇权的龙与之雕在一起。例如现保存于渤海兴隆寺前院门庭右侧的一个唐代渤海国的石龟,就不失为一个典型。这尊身高58厘米,长101厘米,龟座长136厘米,座高32厘米的石龟,龙头龙足,昂首裂眦,龙鬃批颈,四条龙足盘踞石座之上。这尊造型奇特的大型石龟,除了向我们提供了渤海时期上层社会的民俗心理而外,无疑是研究渤海与中原关系的重要资料。
从上述叙述中,不难得出结论:当着龟集长寿、占卜(预言家)、星象、权力和功业的象征于一身的时代,凭它的灵性和威望,石龟进入陆沉传说,成为人类大灾难的预言家和人类的救护者,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民俗文化变迁:从石龟到石狮子
 
到了辽宋金元以后,龟作为神授权力的象征,依然随处可以见到它驮着沉重的石碑,但它在世俗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了,甚至成了市井中人们讥讽嘲笑的卑物。明初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引录了金方所的诗句:“宅春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俗称兔子望月而孕,因此,“撑目兔”就是指的不夫而孕的女人。俗信龟不能性交,纵牡者与蛇性交,在遇到敌人时,龟又常常把头缩起来,装“孙子”,所以市井中常把男性生殖器无能而纵容其妻在外面行淫的丈夫,戏称为“缩头龟”。曾几何时,代表着君权神授的神龟,如今变成了竟王八(忘八),即忘掉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项道德准则的人。这时,石龟显然已经无法再保持它受人尊敬的预言家地位了。鉴于这中情况,在村夫野夫游女怨妇的民间信仰和口碑文学中,石狮子就乘虚而入,取石龟而代之了。
有意思的是,19933月笔者在云南锡都个旧参观云庙时看到,在大殿门前两边各有一个造型不凡的石狮子,它们的背脊上留有一个方形的石质碑榫,很象是作柱础用的。其取意颇有些象石龟背上驮碑的石榫。从其功能来看,也许是石狮到石龟的一种过渡形式。老百姓对其所持的态度如何?崇耶?贬耶?笔者向个旧市博物馆张馆长询问其来历和人们所持的态度,他只能告知,这一对石狮子是从民间收集来的,雕刻年代、用途和人们对之所持的态度均未能确指,甚感遗憾。
民间对待石狮子,确有敬之如神的。谢肇 《五杂俎·人部》云:“吴越好鬼,由来已久。……于是邪怪交作,石狮无言而称爷,大树无故而立祀。木偶漂拾,古柩嘶风,猜神疑仙,一唱百和,酒肉香纸,男妇狂趋。”宋朝京都汴梁府(开封)龙亭附近午朝门外的一对石狮子,民间传说是财神手下的散财童子。⒄大连市金州城北门外大慈庙门前的一对石狮子,老百姓认为是有灵验的,称为“神狮”:好人月黑天出城,也顺顺当当走不错道儿;坏人晴天白日来此,即使不掉到护城河里,也跌在石桥上。每逢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人们就积下当时的雪水,到了三月三这天,大闺女小媳妇都端着团圆水(雪水)来到大慈庙前,给神狮洗头企望两个石狮子团圆。⒅但石狮子从来没有象石龟那样成为神权的象征,它存身于世俗生活之中。有时人们甚至还赋予它常人一样的特点,比如《稽古录·人事部》录:《在阁知新录》:“世以妒妇比狮子。”《续文献通考》:“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说殆本此。”人们还把悍妇发怒称为“河东狮吼”。君不见《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里有道是:“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1993326日脱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上一条: ·[陈华文]上海人形成略论
下一条: ·[陈华文]论吴越丧葬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程萌]网络游戏中民间叙事的传统化实践与文化认同·[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
·[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
·[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梁家胜]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