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龟也曾是洪水的预言家
在陆沉型洪水传说中,石狮子作为灾难预言家的角色,是取石龟而代之的。石龟曾经是这类传说的主角。在探讨石龟的形象和文化内涵之前,我们还应该作一点溯源的工作,理清这类传说的来龙去脉。
陆沉型洪水传说,最早的形态要算伊尹生空桑的传说吧。关于伊尹的传说,始见于《吕氏春秋·本味篇》。原文如下: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庖)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勿顾。”明日,视臼水出,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也。
这个传说又见于《列子·天瑞篇》、《楚辞·天问篇》和《论衡.吉验篇》等书中。可见是战国秦汉间最流行的传说之一。传说中值得注意的是:臼出水,是洪水泛滥的预兆;婴儿在空桑中飘流而免于溺死。作为洪水预兆的臼出水,无疑可以认为是石龟或石狮子眼睛出血的先声,二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臼是什么?王逸注《楚辞.天问》篇说:
小子谓伊尹。媵,送也。言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亟去无顾!”居无几何,臼灶中生○。母去,东走。顾视其色,尽为大水。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才。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送女也。
原来臼灶系灶之一种。杨堃先生考证说:“按臼灶二字,一般均认为臼与灶,系指二物而言。然余个人之愚见,则认为臼系一形容词,臼灶乃指臼形之土灶而言。盖古时之臼与灶,皆掘地而为之,而灶形如臼,故曰臼灶,换言之,臼灶乃灶类中之一种,亦即最古式之土灶也 。至于所谓‘臼灶生 ’者,此在余看来,乃臼形之土灶,忽而生蛙之谓也。盖臼形之土灶系挖地而为之,故有生蛙之可能。”⒁臼灶内有水才能生蛙,所以臼出水成为洪水来临的预兆。
如果要谈论陆沉型洪水神话和传说,最早而比较完整的形态,当推《淮南子·叔真训》里关于历阳陷而为湖的记载:“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高诱注:
昔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二诸生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谓妪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北山,勿顾也。自此,妪便往视门阃。阍者问之,妪对曰如是。其暮,门吏故杀鸡血涂门阃。明旦,老妪早往视门,见血,便上北山,国没为湖。与门吏言其事,适一宿耳。一夕,旦而为湖也。勇怯同命,无遗脱也。(刘文典案:《意林》引注略同,惟末有“母遂化作石也’六字。)
历阳在安徽省现今和县境内,史载当地曾发生过陆沉为湖的事情,现在的历湖可能就是当年历阳之所在。《淮南子》撰于西汉,那时,也许更早一些,这种陆沉型或沉城型的传说,其基本情节梗概--门阃有血,预告洪水将至--就已经大体形成了。伊尹生于空桑传说中的臼灶出水的情节,在这里变成了门阃有血。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却都是以一种预告的方式,预示洪水的到来。在思维方式上是何其相似!晋.干宝《搜神记》里也收入一个类似的传说:
由拳县,秦时长水县也。始皇时,童谣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妪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缚之。妪言其故。后门将以犬血涂门,妪见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没县。主薄令干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鱼?”干曰:“明府亦作鱼。”遂沦为湖。(《搜神记》卷十三)
这一个传说,作者可能引自《神异经》。魏郦道元《水经注》二十九也引用了,文字稍有差异,并借《吴记》的记述考证,由拳县,即吴之柴辟亭,现在的浙江省嘉兴县南之地。⒂校注者汪绍楹注中说,这个传说的本事见于《淮南子》。是否指上面的一段话及其注释?一个发生在历阳,一个发生在由拳,看不出二者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从内容看,可能形成于秦王朝及以后不久时代。因为提到了秦代童谣:“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不过,当时的这两个传说里,洪水将至、国没为湖的预兆,是城门阃上有血。不仅石狮子的形象没有出现,连石龟的形象也还没有出现。
李赝《益州记》里记录了一个邛都县城陷为湖的传说,与历阳之都陷而为湖的传说十分相似,现录在下面,略可对照:
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之,饴之。后稍长大,遂长丈余。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愤恨,责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令有迁怒杀姥。蛇乃感人以灵言,嗔令何杀我母,当为母报仇。此后,辄闻若雷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曰陷河。唯姥宅无恙,讫今犹存。渔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居宅侧恬静无他。风静水清,犹见城郭楼橹 然。今水浅时,彼土人没水取得旧木,坚贞光黑如漆。今好事人以为枕相赠。(转自《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