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锡诚]陆沉传说试论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4 | 点击数:19019
 
  
洪水预卜与血信仰
 
洪水的泛滥和地壳的剧烈运动,使陆地和城池陷而为湖泊,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界的巨大灾难,给人类造成的冲击是具有巨大震憾力的。1935年吴越史地研究会进行的江浙两地的考古调查,一个很热闹的论题就是当地湖泊纵横地带的陆沉现象。无锡、苏州与太湖之间,从前有个山阳县,后来沉而为湖了。据说,水清的时候,还能看到水底的房屋。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会留下难忘的印迹的。但是,当人们在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还相当微弱的时代,这种陆沉为湖的自然现象,就会在人们的记忆中形成种种奇妙的神话和传说,而在这类神话和传说中,巫卜作为一种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虚假手段,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添加剂。石狮子就是作为灾难的预言家、作为巫卜的代言者出现的。
石狮子眼睛出血,预兆城池将陷而为湖的传说,简括为陆沉型传说,是洪水神话的一支和延续。石狮子眼睛出血这一情节,是这个类型的传说的核心情节,别的情节往往在流传中因某种因素而有所增减,如孝子、诚实的老头或小学生,和贪婪的、不仁的、不养老人的人的种种世相,就是这种情况,而唯独石狮子眼睛出血预告城池将陷而为湖这个情节是不大容易变化的,换言之,是比较稳定的。有的地方的传说,如浙江长兴流传的关于瓷洲城沉陷而成为太湖的传说中,只提到石狮子眼睛红了,而没有明确说出是眼睛出血,这大概是因为在流传中丢失了某些不重要的细节。石狮子眼睛出血,在原始思维里,其象征含义在于通过血而实现石狮子的预卜吉凶祸福的预言家的功能。
狮子不是中国原产,是汉以后从西域传进来的一种动物,逐渐进入中国人的人文生活之中,成为祥瑞的动物象征之一。在陆沉传说中,石狮子扮演了洪水预言家的角色,而石狮子在实现其洪水预言家的角色时,又是以血为预言的表征的。
在全国各地与洪水有关的石狮子传说中,石狮子的预卜功能的实现,无一例外都是借助于动物的血,没有动物的血的参与,石狮子就不可能实现其给人类以灾难的预告的预言家的角色。人和动物的血具有魔力,以及血作为生命的象征,这样一种观念,在几十万至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经已经有了或朦胧或明确的认识了。他们把红色的赤铁矿粉撒在尸体的周围,或许意味着他们希望死者永生,或者意味着他们希望死者的灵魂不要干扰活着的同伴。总之,那红色代表了血是无可怀疑的。在欧洲发现的几万年前的洞穴岩画,和在我国发现的几千年前的崖壁岩画,有许多是原始人用牛血和着赤铁矿粉作为染料画的。当时的人们不仅是把血作为一种单纯的染料,也表现了他们对于动物的血的崇拜。学术界有一种解释值得重视:原始先民在观察人和动物从子宫里分娩与母体分离的时候,看到新生命的诞生总是伴随着阳水和血液的流出。而石狮子眼睛里出血预告洪水的来临,正如同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必然伴随着血和阳水一样。这种原始的观念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时代的演变,依然或隐或显地出现在源远流长的神话和传说之中。
陆陷而为湖、洪水涌流人烟灭绝的原因,在上面引述的这些神话和传说中,大都说是某个天神为了惩罚人间的贪婪、不仁不义、不孝、不诚实、尔虞我诈者。这种说法显然带着漫长的阶级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烙印,是与现存的西南地区诸民族的箱笼型洪水神话中关于洪水泛滥的原因的原始解释大相迳庭的。由于这种宗法的、世俗的或宗教的观念的不断渗入,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潮发展的需要,所以也相应地促进了这种类型的传说的流传。 
在陆陷为湖的洪水传说中,关于洪水的来源,保留着许多原始或比较原始的观念。有的传说认为,天上有洞,洪水是从天洞里倾泻下来的。有的认为,洪水是地陷而涌出来的。有的认为洪水是从笋窝里涌出来的,笋窝是原始的水眼。有的认为洪水是从水缸里出来的,水缸是洪水泛滥的水眼。有的认为洪水是从埋置聚宝盆的洞穴里冒出来的。等等。水眼的观念应该说是十分古老的一种观念,是与原始的类比思维方法相适应的一种关于水和水患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即使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也还是常常听得见的。这些关于洪水来源的观念,与传说中其它一些情节,如劫难之后原始遗民再造人类、天破了兄妹补天等,联系起来,则形成了中国洪水神话的另一个系统。
在上述十个神话传说中,有七个只有陆沉为湖洪水泛滥的情节(江浙一带的六个和西藏的一个),符合陈志良拟订的情节型式,而另外四个则把陆沉为湖洪水泛滥的情节与洪水之后兄妹结婚繁衍人类的情节结合在一起(山东、河南、辽宁、吉林等北方地区)。它们是藤州的《拐磨山》,桐柏的《盘古兄妹》,岫岩的《人的来历》和吉林的《高公高婆》。这四个神话传说中,除了《盘古兄妹》把盘古造天地的古典神话拉了进来,使神话传说的内容显得庞杂,而且完全可以剥离外,其它三个神话传说的情节都比较单纯,而且基本一致。石狮子在保存洪水遗民--兄妹(或姐弟),使在洪水泛滥人烟灭绝之后人类得以再传这个重大关节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它让兄妹(或姐弟)进到它的嘴里(肚子里),或骑在它的背上,从而免遭洪水吞没。在这里,石狮子又是一只可以避水的原始舟船,或进而是一个可以孕育胚胎的大子宫的象征。大洪水灭绝了一切生物,兄妹(姐弟)进到石狮子的嘴(或肚子)里,在象征的意义上,意味着他们在一个人类的大子宫里得到发育,洪水平息之后,他们从这个大子宫里出来,意味着人类得到了再生。从这个分析来看,说洪水到来时兄妹骑在石狮子背上,石狮子把他们带到洪水未及的山顶上,也许是在流传中出现的人为地合理化,实际上恐怕是未必合理的艺术加工。
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所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确曾经历过的必然阶段--血缘婚以及对血缘婚的抗拒的情景。大洪水过后,世界上只剩下了兄妹(或姐弟)俩人,面对着混沌状态,怎样能延续人类呢?兄妹(或姐弟)能成婚吗?能回到人类曾经存在过的血缘婚吗?陆陷神话传说里的主人公兄妹(或姐弟)俩人不愿意结合的心理,不是血缘婚盛行时期的心理,而是对已经成为过去的血缘婚的回忆和抗拒。要克服这种心理的和物种进化的障碍,原始先民为他们的主人公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原始考验:如兄妹各踞一个山头,如果把线纫进针眼里,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妻;如兄妹从不同的山坡往山下滚磨盘,如果俩扇磨盘在山下面合在一起,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妻;如果能把已经砸碎了的乌龟壳对起来,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妻。这些原始的考验,都顺利地通过了,他们(也是原始先民)把这些考验的通过看作是天意,他们必须尊从而不能违反天意,结为夫妻。这些原始考验的设置,显然是为了人类违反社会进步所形成的法规和血亲结婚的戒律,而制造的借口罢了。
兄妹(姐弟)一起钻进石狮子的嘴(或肚子)里,直到洪水平息后出来到大地上生活,象征地体现着人在母体中的整个孕育过程。兄妹(姐弟)在母体子宫里从孕育到出生,又可以认为是一对异性孪生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上一条: ·[陈华文]上海人形成略论
下一条: ·[陈华文]论吴越丧葬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程萌]网络游戏中民间叙事的传统化实践与文化认同·[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
·[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
·[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梁家胜]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