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彝族梅葛文化传承保护专题办公会议在姚安召开
——彝家梅葛立体保护网络初步形成
  作者:记者 陈湘 甘建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2 | 点击数:15131
 

    科学发展理念下的梅葛文化保护与开发

     近年来,随着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推进和楚雄彝族文化名州的建设,彝族梅葛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从县民宗局局长位子上退下来后回乡专门搞梅葛文化传承的自开旺对记者说:“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我们马游人对梅葛的传承树立了信心,我们不管是在家门口还是出远门去,只要唱起这个梅葛来,都是感觉自豪得很啊!”

     近年来,姚安县抓住全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全州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实施“文化荣县”战略、建设“文化姚安”、构建“中国福地·福禄之城”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打造彝族梅葛文化品牌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为科学有序保护发展梅葛文化,姚安县组织编制了《楚雄彝族自治州马游坪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规划》,相继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梅葛文化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梅葛舞在当地学生中广泛流传开来  陈湘 摄


  为传承保护梅葛文化,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姚安县对马游村“义学堂”进行修复,广泛收集梅葛文化的书籍、音像资料、乐器、刺绣、手工艺品和劳动工具等民族文物,建成马游民族文化展览室,展览设置了刺绣、生活用品、书画、影像等四个展区。

  邀请中央、省、州各级各类媒体,组织拍摄了《梅葛故地,彝州文府——姚安》等电视专题片,编辑出版了《千年知府——姚安》、《文化姚安》等图书,以多种形式对彝族梅葛文化进行推介展示。

  成功申请注册了“梅葛文化”知识产权商标,有效保护了“梅葛文化”品牌。在成功注册“梅葛文化”商标后,在县城招商引资建起了“梅葛文化园”,其中“梅葛广场”、“梅葛客栈”、“梅葛文化步行街”的成功运营,有效地强化了“梅葛文化”的品牌效应。

  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彝族建筑艺术的元素融入村寨建设,还原彝族民居固有的风貌。在民居的改造和建设中,注重从房屋结构、墙体外观、装饰花纹等方面充分展示彝族梅葛文化特色,将彝族建筑文化回归彝山农家。

  在马游小学进行芦笙舞代替课间操的试点,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定期不定期请老艺人给青少年传授梅葛文化,目前“梅葛舞”已在当地学生中广泛流行开来。

  成功举办了三届彝族梅葛文化节,有效增强了彝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彝族群众传承文化的自觉性,同时也扩大了梅葛文化的影响力。

  为优化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在保护建设梅葛文化的同时,姚安县以“彝族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为载体,力图形成县域民族文化保护圈。积极开发彝族居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宗教祭祀文化和彝族传统歌舞等文化品牌,以梅葛文化、民俗风情为主题打造姚安县城——马游坪——黄泥塘——三角——地索——左门——花椒园“彝族文化旅游圈”,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文化保护,形成文化与旅游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信息中心2009-1-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华文]试论文身图式
下一条: ·[陈华文]文化教育:文化民族性与个性化的有效方式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