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蔡志栋]章太炎并非一个新保守主义者
  作者:蔡志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13173
 

  三

  可见,与其说章太炎是新保守主义者,毋宁说他是一个政治自由主义者,而且比一般主张代议制的自由主义者更加自由主义。当年密尔写出《代议制政府》,为代议制式的民主作辩护,认为代议制是现代民族国家条件下唯一的、最好的民主形式。可是章太炎偏偏要主张直接民主,而且是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土地上实行直接民主。不必多说,他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至少想出了两大法宝加以克服。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为人民所掌握。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还是没有掌握实行民主的技能。萧先生在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作为民主制的精英的议员不仅业务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也有问题。他们吃了甲党的饭,又拿乙党的钱,同时向两家(事实上是更多家)许诺投他们的票。那么普通民众的水平如何也是值得怀疑的。章太炎也早已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反问:因此而不要民主,还是在实践中让人民掌握民主?他的回答是后者。1903年,他在和康有为关于在中国实行立宪还是革命的论战中,就把这个基本原则和盘托出。针对康有为认为中国人民蠢笨、愚昧,所以不能马上实行革命,必须经过君主立宪这一环节的观点,他说:“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持他事以开之,而但持革命以开之。”哲学家冯契先生把它概括成“革命开民智,竞争生智慧”。也就是毛泽东常讲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事实上,今日中国遍地实践的村民自治运动就是“在民主中实现民主”的现实实践。虽然不时传出竞选者贿选的丑闻和闹剧,但农民的民主意识无疑在逐步苏醒、提高。
  其次,章太炎虽然主张直接民主,但是他并不赞成广场式的、运动式的民主。他的民主可以说是一种稳健的直接民主,他提出“联省自治”的方式来解决在地广人多的中国实现直接民主的困难。所谓“联省自治”,其实质就是一种联邦制。其要义简而言之即在各个省内部先实现直接民主,推举出最高长官,然后由最高长官推举出全国总统。我们需要承认,这种做法的确有流于军阀割据的危险,这是需要警惕的;同时,由于中国的省的范围还是太大,人口还是太多,实行直接民主依然困难:从这个角度看,“联省自治”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是,我们在此强调的是“联省自治”主张所透露出来的制度创新和中国式的智慧。前面说过,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权利是章太炎思想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现实的制度构造中实现这个原则。代议制不可以,专制也行不通,直接民主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也不行,那么,就需要在坚持精神实质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逐步、稳健地将精神现实化。事实上,以村为单位实行村民自治,就是将这种制度创新和直接民主的精神贯彻落实。当然,也许萧先生会认为这么一来会落入理性建构主义的陷阱。但是,实际上由于任何制度的创造和使用都包括了人的参与,而人无疑是有意识的。因此,很难从任何一种制度中清除出理性的因素,而有理性地参与和理性建构主义显然是两回事;而且,由于有着小范围的实践原则的支持,所以这种方式有着萧先生赞赏的小范围、多元化、稳健等特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9-1-17 23:35:51

上一条: ·[李公明]民族的建构:亚洲民族内部的因素与主线
下一条: ·[李公明]在传统的社会学路径……之外
   相关链接
·[徐鹏]文化政治学视角下的特朗普竞选故事研究·[万建中]客家研究的文化政治学
·山东社科论坛:“信息化时代地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召开·[李公明]从废品生活到……废品政治学
·[王杰文]文化政治学:民俗学的新走向?·[毛巧晖]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吕书宝]论《淮南子》书写中的民俗元素介入·[林少阳]重审白话文运动──从章太炎至歌谣征集
·《读书》座谈:关于《写文化》·[岳永逸]乡村庙会的政治学:对华北范庄龙牌会的研究及对“民俗”认知的反思
·[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