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蔡志栋]章太炎并非一个新保守主义者
  作者:蔡志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13172
 

  二

  当然我们也要批评章太炎本人。他虽然骂过袁世凯,但在这之前他心安理得地做过袁世凯任命的东北三省筹边使。他骂袁世凯时带着去作扇坠的大勋章也是袁世凯授予的,当初他还乐呵呵地笑纳了。除此之外,他最授人以柄的,莫过于曾经在《代议然否论》等文章中表达对代议制的批评以及对专制制度的赞赏,他甚至说:“要之代议政体,必不如专制为善。”(《代议然否论》,《章太炎政论选集》,章炳麟著,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7年第一版,第461页)
  而所谓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简而言之就是以现代化为导向(尤其表现为市场经济)的权威政治,它并不简单地排斥民主,但是认为在条件不成熟的状态之下提倡民主、甚至推行民主(尤其是广场式的民主)会导致整个社会失序,引起的后果是不仅原先所一意追求的民主目标未能实现,而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物质生活的丰富性也将告一段落。章太炎的经济观点如何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基本上他也主张现代化的经济政策);关键是,章氏对代议制民主的批评和对专制的某种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显示出他和新权威主义的相契之处。从这个角度说,他被解读成新保守主义的一员也事出有因。
  不过,虽然章太炎说了如上这番话,我们却不能把他看作是专制主义的拥护者。他无疑也批评代议制式的民主,也就是间接民主,但是他事实上主张的是直接民主。虽然他会赋予总统以极大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不是来源于天授,也不是来源于议会,更不是来源于总统本人手里掌握的杀人利器——军队,而是来源于全国人民的直接民主。
  章太炎之所以反对代议制民主,一部分原因萧先生已在其书中多次提及,即,代议制民主是外来的文化,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所以,在中国的土地上引进代议制,就像在牛身上安上马腿。正如萧先生指出的,在牛身上安上马腿并不能保证牛跑得像马一样快,所以,牛要跑得像马一样快,必须也将自身的骨骼、肌肉以及全身各个系统置换成马的结构和要素,也就是说,丧失牛之为牛的所有规定性。的确,章太炎也从这个角度来论证在中国实行西方的代议制民主之不可能。可是,他批评了民主的实现形式(代议制),却没有舍弃民主的精神实质,那就是对个体人格的重视。代议制之所以需要批评,除去它是外来的之外,还有更关键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更多的普通民众在代议制的形式下失去了民主的权利。可见,章氏批评代议制并不能成为他赞成新保守主义的证明,因为他接下来并没有向着那个方向前进,恰恰相反,而是向着相反方向前进,即主张直接民主制。对于这个问题,熊月之先生在其专著《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修订本)论述章太炎的章节中给予了辨析:章氏主张的其实是“不设议员,实行直接民权”;认为章氏鼓吹专制是一种“误解”。
  章太炎有一句名言:“个体为真,团体为幻。”(《国家论》,《章太炎政论选集》,章炳麟著,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7年第一版,第360页)这句话是他强调个体精神最有力的佐证。从这个立场出发,他反对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群体性的权威。当然,这句话也包含着对于个人权威的肯定,从这个角度看,它也可能走向个人性的新保守主义。可是,首先,由于这里的“个人”不仅仅指当政者个人,而且包括了所有的普罗大众,所以它是复数的。无疑,在每一个人都是权威的条件下,谁也做不了个人权威;其次,当政者(比如总统)的合法性在于直接民主推行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他是武装力量的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9-1-17 23:35:51

上一条: ·[李公明]民族的建构:亚洲民族内部的因素与主线
下一条: ·[李公明]在传统的社会学路径……之外
   相关链接
·[徐鹏]文化政治学视角下的特朗普竞选故事研究·[万建中]客家研究的文化政治学
·山东社科论坛:“信息化时代地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召开·[李公明]从废品生活到……废品政治学
·[王杰文]文化政治学:民俗学的新走向?·[毛巧晖]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吕书宝]论《淮南子》书写中的民俗元素介入·[林少阳]重审白话文运动──从章太炎至歌谣征集
·《读书》座谈:关于《写文化》·[岳永逸]乡村庙会的政治学:对华北范庄龙牌会的研究及对“民俗”认知的反思
·[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