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志春]冬至:仿佛是年的预演
——《春节旧事》引子
  作者:张志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2 | 点击数:13095
 

 

【题记】作为原生态中国节丛书之一,拙著《春节旧事》近日即将出版。据责编传来封面并转告,今日可获装前样。谨此选出引子,亦向各位前辈及朋友请教:
 
(引子)
冬至,在我们的目光中,在传统节庆的谱系里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节日。但是,倘若要细细追究名实的话,冬至与年节,似乎有那么一点相似相近的意味。有点神秘,有点奇怪,不是吗?这也是我们写春节之初不能不提到冬至的原因。
我们知道,冬至日太阳到达黄经二百七十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一天天长起来,黑夜一天天短下去;寒冷渐渐式微,阳气渐渐升起。诗人杜甫在《冬至》诗中说得好:“冬至阳生春又来。”
笔者在童年时,常听母亲吟诵冬至后白天渐渐变长的歌谣,余音是那么的悠长而悠长,似乎到现在还不时响在耳边:“过冬至,长枣刺;过五豆,长斧头;过腊八,长杈把;过一年,长一椽。”呵呵,枣刺是细微尖锐的,斧头、杈把是亲切有力的,而椽檩之类是高大壮阔的。我知道了,日子仿佛一棵树苗栉风沐雨,一天天就这么长高长大变长了;一个个都是我在家庭院落门道里所常见的物什那么长,那么熟悉而亲切,把我们的眼界不断升华到一个更为博大的空间。一个抽象的一天变长仿佛在眼前物什的比拟中可以感知把握了。年节仿佛久别的亲人从远处走来,在盼望中走近,而白日的长度则如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断地增高长大,让人欣喜,冬至则是这一切的开端,让人惊喜的幼小与开端。
“冬至大如年。”这是古来一直说得很响亮的俗语。四时八节中,屈指细数,谁敢与年相提并论呢?而能够与年比肩而立的节日,应是底气怎样充足的一个节日呢?
比如说吃饺子吧,它的地位自属美食之列。张学良先生当年在夏威夷时说过“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今天已经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流行语。远在日本的周星教授已将将饺子褒扬为礼仪食品和国民食品了。平常美食过把瘾且不去说它,过大年的饺子却是固定的模式随意挪移不得的。美食作为一种文化意象,它的意味容后再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点上敢于和年节较真的仍是冬至,因为冬至吃饺子竟成为一个覆盖面相当广阔的话题和饮食行为。在乡村家家户户热腾腾冒着蒸气的厨房里,在城镇装修亮丽的饭店桌面上,在机关和学校的菜单上,在各种主流媒体的节庆话语中,甚至在常见常新的手机短信中,饺子仿佛成为冬至的意象了。
 
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这是苏州一带的竹枝词。勾吴即吴国。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诗歌直接道出冬至如年的风俗,又是衣帽焕然一新啊,又是晚辈敬拜尊长啊,这岂不是年的庆典模式么?诗歌说得从容,冬至如年似乎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相传”,如同苏轼咏赤壁也未去考证一番,只一句“人道是周郎赤壁”今古融成一体地抒情写意。十口相传为古,在民间口头传承的历史中,冬至节庆规模之大、地位之高、享祀之隆俨然如同辞旧迎新的年节。而随着春秋轮替日月朗照,这一习俗渐渐风化消隐了,只留给我们一些远古的蛛丝马迹期待联想,而冬至节本身似也以遥遥的距离、特殊的身份展示着临近年节的预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2009-01-06 10:33:36

上一条: ·[萧放]元宵灯会小史
下一条: ·[薛涌]中国人的节日焦虑因何而来
   相关链接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
·春节申遗成功·[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昆 李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桃花坞新版画得失·[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贺少雅]冬至消寒会考论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6月21日:冬/夏至国际日·[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