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陈廷亮/姚赛红]土家族“茅古斯”文化本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陈廷亮/姚赛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8 | 点击数:15556
 

生殖崇拜是伴随着原始宗教产生的。土家人的“茅古斯”,将这种原始宗教与生殖崇拜体现于萌芽状态的戏剧艺术中,其中《扫除瘟疫邪三气》一出,对此作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这是“茅古斯”中最重要的节目。茅古斯中任何剧目的前面,都必须加上这个内容。演出时,众小“茅古斯”躬身跪地,老茅古斯手持竹枝扎制的扫帚,在神堂中扫来扫去,口中念念有词:“牛瘟马瘟扫出去,缆索般的粟米穗子扫进来;虎咬蛇伤的祸害扫出去,牛角一样的包谷棒棒扫进来”等等,以此消除灾疫,祈求丰年。每当念毕一段时,跪着的众小“茅古斯”起立,偕同持扫帚的老“茅古斯”一道,挺腹送胯,将“粗鲁棍”高高翘起,以此表达他们对天地神明的崇敬之情。观者这时亦随着欢腾雀跃。这种情形,今人似乎难以理解,但它确实是有着生殖崇拜信仰的古代土家人表达感情最诚挚的方式。

“茅古斯”中的《甩火把》,对于生殖崇拜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他们将手握“粗鲁棍”上下左右摆动的舞蹈,称为“甩火把”。对于火的使用,是原始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茅古斯”将“粗鲁棍”——阳具比之为火把,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古代土家人的生殖崇拜观念。茅古斯“甩火把”时,有“示雄”、“撬天”、“搭肩”、“转臀”、“甩摆”、“打露水”、“挺腹送胯”、“左右抖摆”等舞蹈动作,充分显示出其力量和神威。当“甩火把”演出达到高潮时,舞动着的“粗鲁棍”,可以随意触及观众身体的任何部位,女性观众历来是“粗鲁棍”搜寻的主要对象。遇到这种情形时,她们总是笑脸相迎,在扭捏中表示乐意接受。她们认为这是祖神的恩赐,谁获得了这种恩赐,谁就能够多生儿女。

在“茅古斯”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形:《接亲》一场,众茅古斯以对歌的方式求爱,即都争着与抢来的“新娘”对歌,以显示才能,取悦对方。同时,他们对着“新娘”反复翘动着“粗鲁棍”,做出性吸引的动作,以此作为求爱的另一种方式。人们还发现,《打粑粑》在“茅古斯”中,应该说是出现得较晚的内容。由于生殖崇拜在“茅古斯”中深厚的根基,它仍以艺术的手段巧妙地表现出男女交往的情景。表演时,两个“茅古斯”抵足席地而坐,四腿为圈,组成一个打粑粑的“粑槽”。接着,二人以各自胯下的“粗鲁棍”替代“粑锤”,在“粑槽”中作轮番打粑状。“粑槽”隐意为女性性器官;“粑锤”隐意为男性性器官。对于锤捣所表现的内容,观众自然是心领神会的。有意思的是,在表演《打粑粑》时,事先要准备一些糯米粑粑,放在粑槽里,在两个“茅古斯”以“粗鲁棍”轮番锤捣一阵后,围观的人们便蜂拥而至,抢食糯米粑粑——“茅古斯”的爱情之果。其中对此物最急切渴求的是村寨中那些无子乏嗣的妇人。她们认为吞食了“茅古斯”打的糯米粑粑,便会生下贵子。这便是“茅古斯”表演活动中由生殖崇拜而形成的求子习俗。

纵观“茅古斯”中的种种生殖崇拜遗存,我们可以看到“茅古斯”这一古老表演形式所蕴涵的关于生殖崇拜的深厚传统文化根基。

(三)“茅古斯”与原始艺术文化

“茅古斯”有独立的祭祀活动,有化妆的“茅古斯”人物,有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场次安排,堪称融歌、舞、剧为一体的原始祭祀戏剧。这一形式在其他民族的祭祀、跳神、歌舞、戏剧中比较少见,颇有考古“活化石”的重大价值,现已引起国内戏剧舞蹈家的关注。

1.说它是“活化石”,首先可以看其人物形象。跳演“茅古斯”,要装扮十五六个“茅古斯”,他们是祖辈儿孙一家。为首的祖辈叫“拔步长”,其他统称“茅古斯”。但是,无论祖辈儿孙,浑身都用茅草、棕毛包扎着,甚至脸面也用茅草棕毛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叶辫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这样的装扮实际上是化妆艺术的萌芽。

2.“茅古斯”的表演有歌、舞、对白,这些都是戏剧的基本因素。演出时,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语歌。语气怪腔怪调,话语颠三倒四,没有伦次,意思含混不清。动作粗鲁,形态滑稽,诙谐有趣。碎步进退,曲膝抖身;左右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浑身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上古人的古朴粗犷的仪态。舞蹈家们认为,这是最成功之处。每场舞蹈的开场前,都照例要祭祀土王,唱祭祀神歌,祈祷赐福降瑞。

3.有一定程度的戏剧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笔者在“茅古斯”保留最完整的湘西龙山县坡脚乡的松林、报格、联星、多谷、卡柯、苏竹等几个村寨调查发现,这些村寨跳“茅古斯”一般是在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摆手活动期间逢单日穿插进行,共有57场,每晚跳一场,各场次的名称也大同小异。第一夜(场)名为“搓里”(找地),第二夜(场)名为“借日”(做阳春),其内容不只是反映农耕,而且跳演土家族先民处于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情景。第三夜(场)名为“食姐”(打猎),第四个晚上名为“送坐”(捕鱼),完全是土家族先民原始渔猎生活的图景,从围猎前要祭祀猎神梅嫦看,表明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已开始出现。第五个晚上,名为“左阿”或“罗嘎尼阿”(接亲),场上“茅古斯”争夺一个“新娘”。第六个晚上,名为“疵吐”(读书),场上坐着个身穿长衫、戴一副竹圈眼镜的教书先生,众小茅古斯围坐。身边老师教一句“人之初”,他们随口念一句“狗打啾”,教一句“性本善”,他们念一句“炒现饭”。故意作难斗趣,笑话闹得越多越好。这显示土家族仍处于愚昧社会,不过反映此时土家地区已进入了文明时代。

尽管表演简单粗糙,似舞非舞,似剧非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家族历史发展的彩色画卷,可以说“茅古斯”是一部活的“史诗”,并且也是一种原始戏剧的雏形。众多的原因使“茅古斯”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戏剧,但是这种形态保存使“茅古斯”成为土家族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四)“茅古斯”与楚巫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北方的史文化与南方的巫文化两大体系耦合而成。上古时代,缘于蒙昧混沌,生产力低下,初民慑于大自然的威力和对某些社会事象的困惑(如睡眠、疾病、死亡等),出于“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因而产生了“神”、巫术以及介乎“神”与人之间的巫。原始人们中间产生出一批足智多谋、情感横溢的出类拔萃者,也就是“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的非凡人物。他们不但施行巫术颇具特殊“本领”,祭祀方面也很有“门道”,有时甚至也能获得某些效果(如懂些甚至通晓医药知识却又“跳神”治病)。而且,在生产劳动、生活经验方面以及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他们确实有卓越超群之处,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和拥戴。这样,也就自然地成了氏族(或部落)的头领。平时是酋长,也是出色的劳动者;祭祀时是沟通人与“神”的巫,又是主持祀神歌舞的歌手舞师的领队。其实,酋长、巫师、歌手(舞师)是三位一体的。因此在民间,巫文化与原始的歌舞表演是有着深厚渊源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杜建华]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中巴蜀傩戏、祭祀戏剧的嬗变
下一条: ·[陈华文]试论文身图式
   相关链接
·[梁奇 刘红玲]淮阳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殖崇拜及其演化 ·生殖崇拜到阳鸟瑞禽:金鸡怎成"文武勇仁信"化身
·[文忠祥]花儿会产生动因机制新论·[焦虎三]白马服饰图纹的特点与底层结构
·[刘毓庆]“女娲补天”与生殖崇拜·[王翼祥]简论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赵熙]浅谈中外神话中的蛇·[色音]试论北方少数民族生殖崇拜的萨满教根基
·[谭茂同/黎子君/张廷兴]武宣壮族翡翠鸟舞及其文化内涵·[陈华文]生育禁忌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